1.隐白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主治大便出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2.二白
二白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肢2穴,共4穴,伸臂仰掌取之,有调和气血,提肛消痔的作用,主治痔疮、肛裂、大便出血等。
3.承山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主治痔疮、便秘、大便出血。
4.会阳
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有散发水湿,补阳益气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痔疾,对于大便出血也有效果。
5.天枢
天枢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的作用,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能一定程度减轻大便出血的症状。
6.上巨虚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可调肠和胃,主治胃肠疾病,对大便出血有一定的效果。
7.劳宫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有散热燥湿的作用,艾灸劳宫可一定程度缓解大便出血症状。
8.太白
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属足太阴脾经,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由于大便出血多与痔疮有关,艾灸太白可有一定效果缓解症状。
9.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作用,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也是常用的保健穴,对于治疗大便出血有辅助效果。
大便后纸上有血,粪便上没血,有可能是肠道出血或者是痔疮导致的.最好是做个肠镜看看是哪里出血导致的,然...
你好,这个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建议去医院肛肠科就诊...
...
大便出血是比较常见的肛肠病,内痔出血、肛裂出血、直肠肿瘤、直(结)肠炎、肛周慢性湿疹和炎症,肠穿孔、...
采用丝瓜蔓、黄酒各适量。丝瓜蔓煅成炭,研成细末。成人 每服2. 5克,小儿减半,每晚睡前热黄酒 送服...
采用荔枝6个,核桃仁6个,大枣肉6个,黑茶叶9克,椿根白皮9克。加水煎。代茶饮用。I补血生津。用治非...
采用绿豆芽、红糖、椿根白皮各120克。liliUll加水两碗,煮成半碗。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清...
可能是吃老干妈吃的,以前的过痔疮吗你到医院看一下肛肠科,少吃辛辣的食品,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