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儿
发布 2017-12-18
快走会使小腿变粗吗
其实,快走和慢跑一样,是属于比较柔和的运动。对于腿部的作用是减脂肪多于增肌肉。有效的减脂运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情况下肌肉确实会变得结实、紧致一些,但腿部的围度会减少。你在运动之后,感觉到的小腿变粗,其实只是运动后乳酸堆积的结果。乳酸可以在运动中分解出来,大量的乳酸可以刺激血管和结缔组织膨胀,所以你才会在快走之后,感觉小腿变粗变硬了。继续运动把乳酸代谢出去就可以达到减肥效果的。所以在你掌握正确的快走方式行走后,通常是对小腿有减肥效果的,而不是使小腿变粗。
怎么快走减肥效果好,有朋友知道不,有什么方法?
快走前做5分钟的热身运动
在进行快走之前做做胳膊扩展,两腿拉伸等动作,大概运动5分钟,就可以使身体稍微发热,即可快走开始,可以防止身体酸痛等不适。也可以在快走刚开始的5分钟内,以缓慢的步伐帮助自己热身。
快走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
想要通过快走减肥,时间就不能太短,而4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为最好的。既能燃烧脂肪又不至于太累,快走时间做多不超过60分钟,以免运动强度过大,造成运动损伤。
每周快走至少5次
每个星期快走的次数不能少于5次,这样才能保证快走能够带来减肥的效果。
固定快走的速度
影响脂肪分解还有快走的速度。速度越快脂肪的消耗就越多。一般步幅1000px(正常步幅),步频150~180步/分钟,10分钟进行600~720米的距离。而且每天快走的步行步频要固定,每次快走的速度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每天积累一定的减肥效果,同时也形成自己快走的速度的惯性,不会每次快走都有一个速度。
怡梓哟
发布 2017-12-07
朋友每次跑完步都走很快,快走要注意什么问题?
快走之前注意热身
在快走之前,做做胳膊扩展,两腿拉伸等热身动作,身体稍微发热,即可快走开始。可以肌肉得到放松,防止运动后身体酸痛。
尽量轻装上阵
在快走中,能不带的物品尽量不带,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快走不等于小跑
快走并不是慢跑,是有自己的步伐的。一定是等一只脚落地之后,另一只脚才会迈步。如果你的两只脚同时都是落地的,那就等于是跑步了,失去了快走的意义。
想知道快走的话会不会伤膝盖啊?
在快走中,膝关节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来说,快走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是不会对膝盖造成伤害的。但是如果你快走的姿势和场地等没有正确,那么长时期的快走下来,对于膝盖是有一定伤害的。
觉得跑步减肥的话,有点太累了,快步走可以代替跑步减肥吗?效果
从减肥角度来说,跑步的效果优于走路。2004年一项研究表明,跑1英里(1.6公里)比走同样距离需要多消耗50%的热量。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消耗掉和跑步一样的热量,那么你得花上1.5倍的时间来走路,同时距离也会是跑步的2倍。其原因是走路的时候,总有一条腿是作为支撑点与地面接触来保持平衡,且双腿基本是直的,整个人体的重心是沿着一条水平的线路平稳地移动,这种稳定的状态使体能的消耗相对较少。
孕妇散步的话是快走好还是慢走好一点,我现在都是在慢走的那种
孕妇散步时,一开始以稳定的补发慢慢走,调匀呼吸,接着在渐渐加快步调,可以稍微大步一点让大腿肌肉得到运动,但注意不要过快,步子不要过大,避免牵扯到腹部肌肉。孕妇散步以慢走为主,可以考虑短时间的快走,时间大概为5-10分钟。
az3lu0 zrcygwhjztvo, [url=http://ntcwjuztlnna.com/]ntcwjuztlnna[/url], [link=http://adfikqkwyxyt.com/]adfikqkwyxyt[/link], http://huqgghlyompj.com/
颜绯樱
发布 2015-10-30
看到一侧新闻说,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这个是真
是《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指出的:“每天快走20分钟可以延年益寿”。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剑桥大学在对33.4万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每天走路20分钟,或与之相当的运动量,可以燃烧90到110卡路里的热量,降低三分之一的早逝风险。其中,肥胖者若坚持运动,早逝风险能降低16%,体重健康者能降低30%。
研究者发现,在920万去世的欧洲人中,有33.7万人的死亡要归咎于肥胖。67.6万人的死亡与缺少运动有关,这一数字是前者的两倍。
英国政府建议公众每天做150分钟缓和的运动,例如园艺、跳舞和健步走;或者每周做75分钟的剧烈运动,如跑步、跳健美操等。
但是一项最新的调查发现,即便是把逛商店、步行上班和上学也算作是运动,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一周之内只能走路30分钟。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流行病学部门主任Nick Wareham说,公共健康干预一直在鼓励人们减肥,但减掉体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让人们做运动则更加切实可行,对身体也有显著的益处。英国心脏基金会资深护士June Davison说,这项研究清楚地提醒了人们,经常做运动可以减少患上冠心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