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
1.血压的测量。
2.尿液检查:尿微量蛋白的升高程度与高血压病程及合并的肾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
3.血液生化检查:测定血钾、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血脂以及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儿茶酚胺等。
4.X线胸片:心胸比率>0.5提示心脏受累。
5.心电图:可有左心室肥厚、左心房负荷过重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各种心律失常。
6.超声心电图:可准确诊断左心室肥厚,还可评价心脏功能,包括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7.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的血管病变和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的眼底改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继发性高血压
1.24小时尿中17-羟及17-酮类固醇增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2.颅内蝶鞍X线检查、肾上腺CT扫描及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可用于病变定位。
3.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主动脉缩窄。
4.大剂量断层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肾动脉狭窄。
5.在血压增高期测定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
6.超声、放射性核素及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磁共振显示肿瘤的部位。
诊断
对高血压患者需进行诊断性评估,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②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③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正常血压<12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高血压≥140/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 ≥180/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9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