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目前一般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请附具体问题
治疗原则为消除炎症的抗炎疗法和纠正病理过程,使用免疫抑制或促进二方面药物进行免疫调节。(一)盘状红斑狼疮治疗需及时以免毁容及继发性癌变,一般先用局部治疗,效果不显时再加用全身疗法。1.局部疗法①皮质类固醇的外用;②皮质类固醇如羟氢氟化泼尼松或醋酸氢化考的松混悬液,1~2周注射一次,可注射8~10次;③液体氮或co2雪冷冻疗法。2.内用疗法①抗疟药如氯喹等,氯喹有防光和稳定溶酶体膜,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粘附作用,口服开始剂量为0.25~0.5g/d,病情好转后减量;②酞咪呱啶酮,剂量为200~300mg/d;氯苯酚嗪;③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大补阴丸或雷公藤制剂等。(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深部狼疮可采用酞咪呱啶酮有一定疗效,氯喹、氯苯酚嗪或雷公藤制剂应用亦有效,无效病例可予皮质类固醇治疗。(三)系统性红斑狼疮1.对轻型病例如仅有皮疹、低热或关节症状者只需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水杨酸类、吲哚美辛等,然该类药物有时可损伤肝细胞,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上升,对肾病患者需慎用。如皮疹明显可用抗疟药如氯喹,0.25~0.5g/d,也可用小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5~20mg/d,酞咪哌啶酮和六味地黄丸加减或雷公藤制剂等服用。2.重型病例⑴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中的首选药物,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趋附,抑制其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各种酶的释放,具有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有直接细胞毒作用,使nk细胞的数量以及il-1和il-2水平皆降低,抑制抗原抗体反应。适应情况为:①用于其他疗法治疗无效的轻型病例;②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关节痛、无力和/或病变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肾、造血器官和其他脏器组织者;③慢性病例如伴有明确的进行性内脏损害者。泼尼松的剂量约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5~1.5mg,轻型病例可用泼尼松15~20mg/d,重症病例可用泼尼松40~60mg/d,个别病情重笃的,可用泼尼松60~80mg/d,甚至120mg/d。一般认为开始用量宜大,因从小剂量开始,既不能迅速控制病情,使重要器官免受侵犯或使重要器官不致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又反而使激素总量增加,产生更多的副作用。如初量已够,则在12~36小时内退热,1~2天内关节痛消失,发热引起的毒性症状明显好转。若2天内无好转,应将原剂量再增加25~100%,直到症状有明显进步为止。除每日给药外,也可采用隔日(间隔48小时)给药法,即隔日上午顿服2天之药。一旦病情好转稳定1~2击,则可开始逐步减量直至维持量约5~15mg/d。
病情分析: 你的这种皮肤症状考虑是毛周角化病,是一种多由遗传引起的毛囊角化异常性皮肤病。...
一般来讲红斑狼疮病人可以同正常人一样恋爱和结婚,体贴人微的配偶在某种意义上比药物更为重要。但病人结婚...
口腔黏膜受损的防护:(1) 饮食护理: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保持患儿良好的饮食平衡。鼓励进食高糖、高蛋白...
治疗原则:前仍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及缓解临床症状。SLE患儿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治疗...
护理评估:了解与本病有关的病因及诱因;了解起病的时间,病程及病情变化的情况;了解患儿有无发热、乏力、...
辅助检查:1.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肝功能和肾功能可出现异常。2.免疫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患儿体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阳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