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腰间盘突出针灸哪里

dabi038 发布 2018-04-18
据说腰间盘突出进行针灸效果很好,那腰间盘突出针灸哪里?
气滞血瘀型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 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寒湿型 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肾俞,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肾虚型 治则:补肾壮腰。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

腰间盘突出针灸管用吗

薄荷雪 发布 2018-04-18
从年初开始腰一直老是酸痛,检查说是腰间盘突出,想知道腰间盘突
腰间盘突出针灸有用。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及麻木感,按针灸经络辩证理论,该病主要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通过针灸可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贯穿腰背部的经脉的气血阴阳,起到镇静止痛,抗炎消肿,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的目的。

颈椎病针灸哪些部位

wells 发布 2018-04-16
患有颈椎病针灸效果怎么样啊,针灸扎哪里呢?
手阳明经 颈外侧,肩,上肢前外侧酸痛,麻木,活动无力,可连及食指,颈侧屈不利,患侧屈可向患肢放射,出现疼痛或使疼痛加重,颈外侧,肩,上肢前外侧可有压痛。 选穴:扶突,天鼎,巨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手少阳经 颈外侧疼痛,压痛,头侧部可出现沉重疼痛,上颈部压痛可向头侧放射,颈侧屈可向患肢外侧放射,甚至到环指,上肢外侧疼痛,麻木,无力,可有压痛。 选穴:翳风,天牗,肩髎,臑会,天井,外关等。 手太阳经 颈后外侧疼痛,压痛,颈屈伸,侧屈不利,上背部酸痛,压痛,上臂后侧,前臂尺侧疼痛,可连及小指,头过伸疼痛加重,前臂尺侧,小指可出现麻木无力。 选穴:天窗,肩中俞,肩外俞,秉风,天宗,肩贞,支正,后溪等。 手太阴经 肩前侧酸楚疼,上及缺盆,下向上肢内侧前缘放射,可到拇指,上臂内侧前缘,前缘桡侧,拇指麻木无力,颈部可有压痛,肩前部压痛。 选穴:中府,云门,侠白,尺泽,列缺等。 足太阳经 头后沉重疼痛麻木,后颈酸痛僵硬,上背疼痛沉紧,上位胸椎旁酸痛,压痛。 选穴:天柱,大杼,风门,肺俞,督俞,附分,膏肓

针灸对颈椎病有用吗

chunxiadeweixiao 发布 2018-04-16
患有颈椎病几年了,发作的时候痛得狠难受,而且还影响到睡眠了,
针灸对颈椎病有用。 颈椎病由脏腑,筋骨,肌肉失于滋润濡养而功能降低,外伤,劳损或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气血痹诅于颈部导致颈部经筋不通,气血瘀滞而发病。颈部使人体纵轴最细部位,也是经络循行最多者,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于颈部,奇经八脉除带脉外循行颈部,可见是人体经络循行和分布最密者,也是腧穴分布最密者,为人体经气最易聚结之处,是最适宜用针灸调节之处。

牙痛针灸扎哪里

公子小白 发布 2018-04-16
牙痛一旦发作起来,特别要命,又不想经常吃止痛药怎么办呢?有说
大杼穴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斜刺入皮肤0.5-0.7寸,然后先慢后快,提插捻转,待患者有针感后,接电麻仪两极于针柄上,开机调频率和波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间隔5分钟停电1次,留针30分钟,在无针或患者畏针时,可用双手拇指尖压迫穴位,使患者有酸麻,胀,重感。 点评:大杼穴是太阳膀胱经穴位,联络肾脏,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另大杼为八会穴之骨穴,是骨精气会聚的地方,电针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症状自然消失。 内庭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刺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只取牙痛对侧的内庭穴,用长13毫米亳针针刺捻转提插有较强的针感,同时嘱咐患者按摩患牙或上下牙作咀嚼食物状,留针15-20分钟,针毕,用三棱针点刺该穴,放血3-10滴,一般治疗1次,最长3次。 点评:内庭是胃经荥穴,属水,刺激内庭穴有以水抑火之功,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泻热之功,二者相结合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功效。 太溪穴 定位:足内踝尖正中微凹陷处。 刺法:左痛取做,右痛取右,一侧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吗

武大水公 发布 2018-04-16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吗?感觉左边乳房那个硬结大的有点明显,按起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 乳腺增生病机主要是肝气不舒,胃经经气不舒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在治疗上虚针以滋肝肾之阴和补益气血为主,针灸刺激可帮助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部位 选穴:屋翳,乳根,合谷均双侧。 配穴:天宗,肩井,肝俞均双侧。 加减用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郁加阳陵;肝肾阴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肩困去合谷加外关。 针灸功效:本病病因在肝,因肝气不舒常导致胃经经气不舒,乳房为胃脉所遇,气血凝滞则结块且痛,故选屋翳,乳根以畅乳部的经气而活血;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二穴合用加强疏导上下阳明经气的作用,并有健脾养胃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如脾胃健运,气血充盈,不但可以加强抗病能力而且可以防止肝火犯胃;取肝俞以疏肝气;选太冲而泻肝火;肝胆互为表里,肝火旺胆火易灼,故用肩井以疏胆气,侠溪以泻胆火;若肝胆气郁,三焦之气亦不畅,则肋胀胀痛,并有腋肩部不适,用阳陵,外关疏导少阳经之气;天宗虽为小肠之穴,但以治疗乳病而功著;脾俞健脾,以补后天之脾土,使

失眠针灸哪里最好

fuentes 发布 2018-04-16
晚上失眠睡不着是件很痛苦的事,对第二天工作有很大影响,而且长
照海穴益水生阴 定位:足内踝尖正下方凹陷中。 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28号亳针刺入穴位,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五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点评:照海为足少阴肾经止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针刺该穴可益水生阴,阴气盛就会引起睡眠,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申脉穴降阳滋阴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28号亳针刺入穴位,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中间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点评: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夜晚当阴气盛阳气衰时方可入睡,阳气太盛则无法入睡,故泻足太阳经穴以降阳滋阴,达到”阴气盛则目暝“的效果。 百会穴调和阴阳 定位:偷听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刺法:大灸百会,先予针法开通腧穴,取百会穴,四神聪,局部严格消毒后,用26号40毫米亳针,和头顶皮肤成15°-20°角快速刺入,百会穴针尖向后,四神聪穴针尖指向百会,深度均为15毫米,快速捻针使患者得气,然后

头痛针灸有效果吗

梦太乱丶 发布 2018-04-16
天气变冷或温差交替过大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头痛的现象,痛的厉害
头痛针灸有效果。 针灸疗法主要是以亳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经络上的腧穴施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以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对头痛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神聪清头明目 定位: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刺法:患者仰卧位或正坐位,后头痛者可取俯卧位,将穴位常规消毒,用26号0.5寸亳针均向百会方位斜刺或平刺,得气后行轻微捻转手法,配穴可用26号0.5-2.5寸亳针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可循环行针1-2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效:四神聪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各1寸处,脑为原神之府,故得名,针刺该穴位功能为安神,聪脑,临床上常用于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症。 太阳穴平肝止痛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中。 刺法:直刺或斜刺0.-0.5寸。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不上下,头痛巅疾,太阳穴为祛风平泄肝阳止痛之要穴,主穴,用于治疗应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导致的头痛症状。

针灸对肩周炎有效果吗

小女孩的窝 发布 2018-04-16
每次肩周炎发作的时候,痛到胳膊都抬不起来,吃过药,也做过艾灸
针灸对肩周炎有效果。 肩周炎相当于中医学的“漏肩风”,属“肩痹”,“肩凝”等范畴,形成有内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中医治疗原则以补气活血,壮骨强筋,驱风散寒,通经活络为主,针灸在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时,可活络筋骨气血,加快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肩周炎带来的不适感。

如何用针灸治疗荨麻疹

隐忍 [Grieved] 发布 2018-04-09
听说针灸也能治疗荨麻疹,不知道针灸要如何治疗荨麻疹呢?
1、针刺疗法 取穴:主穴取大椎、曲池、血海。配穴取风池、风市、大肠俞、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委中、风门、尺泽、复溜、气海、关元。 操作:毫针剌大椎穴,针尖向下斜刺进针1寸,或三棱针点刺数点后拔罐;直刺曲池1~2寸,针尖向上斜刺血海1.5~2寸。针刺手法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持续运针3~5分钟,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1)风团泛发全身的取风池、风市、大肠俞疏散风邪; (2)皮疹发于上半身的,取内关; (3)发于下半身的,取足三里、三阴交。 (4)风团颜色鲜红、遇热瘙痒加剧的,取膈俞、三阴交、委中; (5)疹色苍白或淡红、吹风受凉加重、遇热减轻的,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风门、尺泽; (6)发皮疹时微怕风、出汗,加剌复溜、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2、耳针疗法 取穴:神门、肺、肾上腺、内分泌、交感、大肠。 操作:毫针强剌激,留针30分钟。 3、头针疗法 取穴: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线(双侧)、顶颞后斜线(双侧),有胃肠症状者加额旁2线(双侧)。 操作:额区各线由上而下,顶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