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贴三伏贴,每个人都能贴吗?
孕妇不能贴
三伏贴的成分是纯中药的,里面很多药物都是热性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这些在孕期都是忌讳使用的,如果孕妇贴三伏贴容易出现流产、早产的严重后果。
部分疾病不能贴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都不能贴三伏贴,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病情加重期间不能贴
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就是病发了一些急性发作的疾病,比如说感冒、发烧了,要立即停止)
2岁以下儿童慎贴
2岁以下婴幼儿谨慎贴三伏贴,因无法确知孩子是否有反应,使用时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以判断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等,一般也不建议敷贴。
局部皮肤溃烂者
三伏贴中的成分是纯中药,对伤口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建议局部皮肤溃烂者不要贴三伏贴。
最近都在贴三伏贴,贴这种三伏贴要注意什么吗?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粗糙的东西比如说毛巾,还有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伏疗当天最好不洗澡,用干毛巾擦身(毛巾要轻轻的擦拭),注意保暖。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三伏贴有哪些配方啊?
1、哮喘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中药: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中药: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中药: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取穴:神阕、涌泉
中药: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中药: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最近大家都在贴三伏贴,这个三伏贴可以治疗什么疾病吗?
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虚容易感冒者、慢性咳嗽、感冒后咳嗽、慢性咽喉炎。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泄泻等疾病。
3、疼痛性疾病:包括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筋膜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除了这三类疾病外,平时怕冷、怕风,容易感冒或者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也适用。
三伏贴主要敷贴人体的穴位,那么三伏贴主要敷贴哪里呢?
心俞穴
穴位:
1、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2、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
1、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神经官能症等。
2、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
肺俞穴
穴位: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
功效:
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天突穴
穴位:
1、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功效:
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膻中穴
穴位: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
1、胸
薄荷雪
发布 2018-07-23
如果三伏天要贴三伏贴适合哪些人啊?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喘、易感冒、过敏性鼻炎、体质偏虚等人群。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慢性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胃肠炎、形体消瘦、肢体乏力等人群。
患有风湿系统疾病的人群
筋骨疼痛、风湿疼痛、关节疼痛、腰部疼痛等体寒虚症人群。
患有妇科系统疾病的人群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腰膝寒冷、小腹冷痛等人群。
为什么三伏天要贴三伏贴,这是什么原理?
三伏贴的使用主要是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予以治疗的。
夏至是阳气散发最旺的时节,这天天地中阴阳之气在不知不觉施开合,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进行内外的大调动,此时人体深层经络会打开,是祛除疾病特重要的一天,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最大限度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
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等,这些“冬病”往往都是虚寒性疾病,如果能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那么到冬季时病症就会减轻或消失,这就是“夏治”。
如果贴三伏贴起了水泡要怎样预防啊?
注意敷贴时间
小孩的皮肤娇嫩,尤其要注意三伏贴敷贴时间,一般来说6-7岁的小孩敷贴时间在2个小时以内,随着年龄表小,敷贴时间也要相应缩短。如果是大人的敷贴时间,也不要超过4个小时。不管怎样,具体的敷贴时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去正规医院敷贴
部分患者贴三伏贴后出现水泡现象,与药物剂量有关,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去贴三伏贴,建议去中医院最好。
三伏贴起水泡要如何处理啊?
1.如果出现小水泡的话不要戳破,可立即用矾冰液纱布湿敷,让其自然吸收;
2.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烧伤膏。
3.大水泡的话则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4.如第一次贴敷后出现了较大的水疱,说明患者的皮肤可能比较敏感;第二次的时候要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皮肤的不适感。
如果贴三伏贴出现起泡的现象,是不是在排毒啊?
穴位贴敷部位水疱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提示:与排毒无关头伏贴的话应观察皮肤对药物的反应,尽量不要让皮肤出现水泡,需要仔细观察贴敷过程中皮肤的一个反应,如果灼热刺痛、瘙痒、发热比较明显的话,我们是需要缩短贴敷治疗的时间,然后及时取下的这个膏药,以免影响二伏、三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