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液体
宝宝腹泻时,首先要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随时喂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喂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腹泻、呕吐所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吃熟苹果止泻
煮熟的苹果有良好止泻作用。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
具体做法是: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3.吃胡萝卜汤止泻
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泻制菌的食物。
具体做法是:将胡萝卜洗净,切开去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泻好转后停用。
1.石榴皮止泻
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具体做法是:15克干石榴皮煎汤,加糖服用,每日2次。
2.荔枝壳止泻
中医认为,荔枝壳性味甘涩温,不寒不燥,有止泻健脾、除湿疹的功效,是宝宝拉肚子的佳品。
具体做法是:取荔枝的红色外壳,用盐水浸泡半小时,刷洗干净后,用水煎服即可。
3.焦米糊止泻
焦米糊具有吸附肠腔内腐败物质的作用,故有去毒止泻的功效。
具体做法是:取小米适量,研成粉末,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食用时将焦米糊加适量的水和糖煮成糊状,稍冷后服下,每日2~3次。
1.山药小米粥
原料:山药30克,小米30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切碎、炒熟,小米水浸1夜后共煨粥。日服1~2次,空腹服。
功效:可补脾益气、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2.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30克,绿豆50克。
制作方法:将白扁豆与绿豆用清水泡2小时后,直接放入锅中清水熬成粥即成。空腹随量食服之。
功效:健胃、清热、利湿、解毒、止泻。
3.板栗粥
原料:取板栗3-5枚、大米适量。
制作方法:板栗去壳后将板栗捣烂,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即可。每天给婴儿喂服2-3次,可以治疗因受寒所引起的腹泻症状。
功效:养胃、健脾、止泻,适用于反胃不食、泄泻痢疾者食用。
4.炮姜粥
原料:炮姜(或干姜)5克,大米30克。
制作方法:共煮粥,熟后去姜,咸甜均可。
功效:驱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性腹泻。
5.芡实粉粥
原料:芡实粉6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粳米煮稀粥,芡实粉加水调成糊,入粳米粥中,搅拌煮沸即成,可常服,也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固肠止泻,适用于宝宝拉肚子。
1、稀饭。当宝宝拉肚子时,多给宝宝喝稀饭,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宝宝拉肚子时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在熬稀饭时要熬的烂一些比较好。
2、软面条。当宝宝拉肚子情况出现好转时,可以给宝宝煮些烂乎的面条,适当加一些青菜。这样能进一步给宝宝补充营养,宝宝吃了也比较好消化。
3、喝姜茶。当宝宝肚子受凉引起拉肚子时,可以给宝宝熬制些姜茶,要把姜切成碎末,煮开水后放入姜末,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给宝宝喝一些能缓解宝宝拉肚子的症状。
4、炒小米煮水喝。将一小把米放入锅中用小火炒(不加油),炒至米变黄,加适量的水小火煮,将汤喂给宝宝喝,一天喝一次。
(1)粪便检查:粪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是诊断的「金标准」,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根据药敏结...
牛奶中的乳糖是导致喝牛奶腹泻的"凶手"。在酸奶发酵过程中,乳糖部分变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减少了"乳糖...
这个可能是醋变质了,如果拉肚子很厉害,可以去药店问问药师,买点止泻药吃,一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病原体侵入肠道造成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不是,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日常生活中急性腹泻多由感染引起,但除感染以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引起腹泻:(1)肠...
(1) 病史:是否吃过不干净的食物或喝过被污染的水,是否服用过可以引起腹泻的药物,是否有其他疾病(如...
霍乱、肠痢疾、伤寒等疾病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一般是大规模爆发性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见,除此之外的感染性肠病...
(1) 胃肠道症状:腹泻,通常指每天(24 h)排未成形大便≥3 次,或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
老年人肠道功能较年轻人减退,对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抵抗力下降,同时,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吸...
感染性腹泻通常突然发生,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腹泻次数多,大便常带粘液和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