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蹲厕,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并防止粪便累积变硬;若解不出来,也要稍蹲一会,催生便意,久而久之自然会成习惯。在时间上,通常晨起后较易排便,此时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只要起床后喝杯水就能刺激肠胃蠕动,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另外,排便时,不要用力硬挤,先做2、3次深呼吸再略使劲,排便自然顺畅。排便时,不要看报纸和玩手机,以免延误排便时间,引发痔疮。
适当运动
每天适当规律的运动,有助于增加腹肌张利,改善排便动力不足。便秘者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登山等有氧运动;若时间不允许,也可做些简单体操。每天早上起床后,可先做5分钟甩手、弯腰、屈膝的体操,促进便意。回家洗澡时,可在浴缸内做1~2分钟的左右扭腰;睡觉前,则可平躺于地板上,做些仰卧起坐、抬身挺腰、屈膝压腹的运动。
经常揉腹
每天按揉腹部,可预防便秘。用自己的手指按于肚脐或脐上四指处,适当加压顺时针方向揉动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可使腹部气血流通,增强胃肠若动,加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粪便的排出。
调整饮食
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晨起喝1大杯温开水或蜂蜜水、淡盐水都有利于刺激肠道蠕动;多吃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等,避免油腻、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
合理选择药物
许多药物会引起便秘,特别是一些消炎药,如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土霉素等,有慢性炎症缠身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大便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更换或调整药物。另外,不要自行滥用泻药,这不仅会使体内电解质失衡,还会减弱肠道的敏感性,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反而加重便秘。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运用安全无副作用的产品,可考虑外用药。
生活规律
平时避免熬夜,养成早睡早起、定时上床的习惯,并改善焦虑状况,尽量保持好心情;这些都有助平衡自律神经,让肠胃通畅。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