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作学习参考用,不作为治疗指导,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般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黏膜保护剂 双八面体蒙脱石、硫糖铝等。
(3)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
(4)止泻剂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剂。
(5)其他: 654-2、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具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
推拿治疗
1.寒湿泻
(1)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2)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3) 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2.湿热泻
(1)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2)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3) 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府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3.伤食泻
(1)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2) 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龟尾。
(3) 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府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4.脾虚泻
(1)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2)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3) 方义: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偏方
(1)生姜敷肚脐法
鲜姜剁成碎末,用麝香膏布或伤筋止疼药膏贴于肚脐处,数小时后可见水分从脐内排出,此法专治腹痛、腹泻。
(2)茶叶大蒜
将大蒜切碎,加入一汤勺茶叶,加水煎熬,水沸腾后再煮两分钟,少冷后趁热服下,两三次即可止泻。
(3)烧酒杨梅
选饱满杨梅数十颗,洗净,泡在白酒密封,数日后食用,浸泡时间越久越好,每次喝一小杯酒两颗杨梅,对恶心、腹泻、头痛、中暑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