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的最佳生长温度是35-37℃,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最佳生长Ph范围为8.3-11.0,当Ph大于11.0时将不利于生长。在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室外培养,光源主要是太阳;在实验中,一般使用冷白光源,生长培养所需光强度约为3700-4000 lx,维持培养时为1100 lx左右。螺旋藻的生长不仅受到光强度的影响,而且因光的色值不同,反应各异。
培养技术
(1)选育藻种 选育优质高产的藻种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还要对藻种进行驯化和复壮,以防其退化和变异。
(2)制备培养基 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乙氏培养基,主要由NaHCO3、NaNO3、NaCl、K2SO2、KH2PO4、FeSO4?7H2O等盐类组成。设计培养基的配方时,要使其Ph、营养状况尽可能接近藻种池培养液的状况,使接种后的藻体能迅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培养采收过程中要根据温度、光强、Ph及藻体形态特征不断补添新的培养液。培养基的Ph一般在9左右。
(3)分级扩大培养 一般分为藻种培养、扩大培养、接种、大池培养。接种量的多少一般以藻液OD(即藻液的光密度,用以表示藻体浓度)在0.1左右为宜,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经过4-5天培养,其光亮度达到0.8-1.0,即可进行采收。
藻池管理
大池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是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定时测定记录气温、水温、PH、OD值,清除杂物,定时开关搅拌器。藻种池和大池一般都要求装搅拌器。搅拌不仅可以使藻池中营养物质分布均匀,避免池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同时还能排除过多的O2,减少因氧饱和而产生的光合抑制作用。注意控制PH在10左右,方法是增加NaHCO3,增添或更换新鲜培养液,增加CO2的供给等。注意控制温度,最适培养温度为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