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
选择抗生素,一般口服,病情严重时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左氧沙星、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如果培养出致病菌,可以按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
2.镇咳祛痰
可用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溴乙新等。干咳者可以用阵咳药物如左美沙芬或者其合剂等。
3.平喘
有气喘者可以加用支气管扩张及,如氨茶碱或者氨茶碱缓释剂或者β2受体激动剂吸入。
中医治疗
1.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1)外寒内饮:
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痰湿内聚:
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③燥热伤肺:
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 清肺救燥汤加减。
2.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
(1)脾肺两虚:
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玉屏风散加减。
②肺肾两虚:
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则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加减。
针灸治疗
1、体针:取孔最、丰隆、肺俞、定喘、中喘、膻中等穴。耳针可取神门、平喘、肾上腺。
2、艾灸:用艾条温和炙足三里各式各样10分钟,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起床及睡前各式各样 1次。10天后改为每天1次,常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