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珑
发布 2018-10-17
海参,生长在海洋中,我国沿海也盛产海参,因为珍惜,海参和
立冬就可以开始吃了。
立冬节气有冬补的传统,此时吃一些具有滋补性的食物可以调理身体。海参自古就是滋补佳品,适宜在立冬节气食用。
中医认为冬为阴,海参补肾壮阳,阴极生阳,所以,立冬开始吃海参最宜滋阴生阳,养生效果最佳。
历年冬至的日期是什么时候呢?
冬至日在每年的12月21日、22日、23日到来。
冬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冬至节气时是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正午太阳高度也非常低,太阳辐射小,从冬至日开始进九了,开始进入数九寒天,等到立春后才回归温暖。
2017-2018数九时间表是什么?
数九时间是在冬至后八十一日,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一九:2017年12月22日——2017年12月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2018年1月17日
四九:2018年1月18日——2018年1月26日
五九:2018年1月27日——2018年2月4日
六九:2018年2月5日——2018年2月13日
七九:2018年2月14日——2018年2月22日
八九:2018年2月23日——2018年3月3日
九九:2018年3月4日——2018年3月12日
逗 留
发布 2017-12-22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节气吗?是同一天吗?有什么区别吗?
时间和含义不同
立冬
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
但是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
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吗?有什么区别呢?
时令含义不同
立冬
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
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大寒日和冬至日的区别
冬至过后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顾名思义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有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讲的正是大寒节气的景象。
冬至几点天黑
不同地区天黑时间不一样,一般来说冬至后天黑时间比夏天早30分钟左右。即使是同在北半球,因经纬度不同,冬至天黑时间也不尽相同。
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
节令食文化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什么养生
花生
营养价值:花生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体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镁、铁、锌等营养物质。
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经常食用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的效果,对心脑血管也有益。花生最好连皮(即红衣)一起食用,可增强养血止血的效果。
适合人群:所有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跌打瘀肿、消化功能不好、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有严重胆病的人不宜多吃。适用量:每次食用20~30克左右为宜。
冬至饮食要注意什么
羊肉汤并非人人都能吃。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必须要加以禁忌。
吃完水饺后不要大量饮茶,因为茶叶的鞣酸会与肉类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作用的物质,导致肠蠕动减慢,不仅容易积食腹胀,还容易影响排便,增加了代谢的有毒物质重吸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