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有哪些

长相思花叹月 发布 2018-10-29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有哪些?要艾灸多长时间?
胃处于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时,艾灸足三里可“理上”,腹部正中出现不适,艾灸足三里可“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艾灸足三里可“理下”。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具体作用 1.经常刺激足三里,可是胃肠蠕动有力并规律,同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工作能力。 3.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 4.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5.每晚艾灸足三里10分钟,能促进气血循环,让肾经畅通无阻,肾经是采纳气血和排毒的重要通道,肾经畅通了,其所支配的头发,齿,骨也就能恢复生机。 足三里穴上距皮肤三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灸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百会艾灸怎么弄

临流照影 发布 2018-10-29
百会穴在头顶,可以艾灸吗?怎么艾灸?有什么禁忌吗?
先将百会穴位附近的头发剪掉一点,再用艾条施灸,可将一小块2厘米厚的生姜片,扎无数小孔后,在生姜上放艾绒(如同大枣或花生米大小,点燃施灸;也可用温灸器施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 百会穴具有醒脑开窍,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清脑散风的功效。 1.艾灸百会透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使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脑组织细胞得到一定恢复。 2.艾灸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者的大脑皮质中枢生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艾灸后改善其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 艾灸百会要注意的禁忌 1.百会穴位于头发比较密集的地方,人的头皮对于温度的感知有一定延迟性,因此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艾条不能离头皮太近。 2.不能频繁的对该穴进行艾灸。 3.幼儿好动,且在囟门未完全闭合的情况下,不宜艾灸百会穴。

艾灸合谷有什么作用

染血Heart▕ 发布 2018-10-29
艾灸合谷有什么作用?可以治疗什么病?
合谷穴能调经气,和胃腑,以达到安和脏腑,起到药非能及的疗效;此外还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艾灸合谷的作用 1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合谷有补气固脱,回阳救逆之效,常用于治疗气虚晕厥症。 主治疾病 1.牙痛,面瘫,头痛:同侧颜面部的病痛,特别是牙痛和面神经麻痹,艾灸合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咽喉肿痛:咽喉肿痛的时候,用隔蒜灸灸合谷治疗效果最佳。 3.感冒发热:合谷穴有清热散邪,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感冒,尤其对药物过敏患者或不适合服药的患者疗效最佳。 4.手指麻木,屈伸不利:对于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屈伸不利,以及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无力,手指麻木,屈伸不利,艾灸刺激合谷可以缓解不适,特别是对于大拇指和食指的麻木屈伸不利有起效。 注意:孕妇不可艾灸该穴,有流产的危险。 艾灸合谷的方法 点燃艾条卷,用温和悬灸的方法,灸合谷穴10-15分钟,以感觉热力渗透皮肤即可。

艾灸肚脐有什么好处

ve范范0 发布 2018-10-26
我看人家艾灸的时候经常会艾灸肚脐那一块,那艾灸肚脐有什么好处
在肚脐上进行艾灸,主要是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具有功效如下。 通经活络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健脾和胃 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涩精补虚 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调理冲任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防病驻颜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

艾灸如何解决皮肤问题

我为你流第一滴泪 发布 2018-10-26
听说皮肤不好艾灸也能调理,那艾灸如何解决皮肤问题呢?
调理皮肤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合谷穴 合谷这个穴位,与美容息息相关,它除了可以用来消除青春痘、改善皮肤的粗糙状况,还可以用来治疗鼻塞、解除眼袋的困扰。 注意事项: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强烈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艾灸合谷穴。 肺俞穴/肾俞穴 每晚临睡前艾灸肺俞穴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浊痰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达到美容之功效。 坚持艾灸肺俞和肾俞,改善肌肤缺水情况,红润光泽。 曲池穴/天枢穴/足三里 1.曲池穴 曲池穴与肠道器官紧密相连。因此,曲池穴也就关系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为人体排泄体内废物都是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艾灸曲池穴,可以帮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之余排毒减压。 2.天枢穴 艾灸天枢穴会使身体平常的循环机能有所改善。如果“毒素”便会沉积在体内,导致宿便堆积, 甚至便秘。艾灸此穴能够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确保肠道健康,跟由于毒素沉积造成的面色暗沉、顽固色斑全部说再见! 3.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此穴可使面部发热,皮肤充血,促进色素变化,使原有的黑斑变红变浅,显出青春活力。

肝不好艾灸哪里

坏坏宝 发布 2018-10-26
肝不好艾灸哪里 ?怎么艾灸?
肝不好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进行调理: 肝俞穴 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期门穴 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足三里 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太冲穴 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 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 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腹疼艾灸哪个位置

Pixy 发布 2018-10-26
腹部受凉了,这几天老是隐隐作痛。听说艾灸可以治疗腹疼,那么腹
腹疼艾灸应该辩证分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寒邪腹疼 病因:感受风冷,侵袭于中,或寒冷积滞于胃肠,恣食生冷太过,中阳受戕,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阴寒内盛作痛。 主证:腹疼较剧,腹部喜温怕冷,大便溏薄或泄泻,腹中雷鸣,小便清白,四肢欠温,口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沉紧,寒凝气滞者,则便秘,腹胀拒按。 艾灸方法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艾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天枢,神阙,合谷。 取穴方义:中脘,足三里温中理气,天枢调理肠胃,神阙温下元以散积寒,佐以手阳明经的原穴合谷,发汗解表,调整传导功能,诸穴共灸,以奏散寒止痛之效。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柱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壮,每日1-2次。 3.隔盐灸:于神阙穴按隔盐灸法操作,用中艾炷灸5-10壮,每日灸1次。 阳虚腹疼 病因:脾阳不运,脏腑虚而生寒,或因中阳虚馁,寒湿停滞,或因气血不足,脏腑失其温养而致腹痛,亦有因房事之后为寒邪所中而致阴寒腹痛者。 主证:腹疼隐隐,时作时止,疼时腹

艾灸可以抗衰老吗

巴黎づ港 发布 2018-10-26
听说经常艾灸调理对抗衰老也有作用,是真滴吗?怎么艾灸抗衰
艾灸可以抗衰老。 中医认为,人体开始衰老的主要原因跟肾气亏虚有关,用艾灸疗法调理,既能补虚益肾,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通过对相关穴位施灸,可以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御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荥穴,以延缓衰老的发生。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灸疗法则:补肾填精,调理气血,益养脏腑,抗老防衰。 取穴: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前发际5寸处。 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处。 肾俞:腰部第2腰椎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中指宽。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 取穴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益养脏腑,补肾填精,配肾俞,三阴交以壮先天之本;足三里是胃经第一要穴,具有益脾养胃,调补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配脾俞以补后天之气血;百会为头部要穴,内连大脑,健脑益智,抗老防衰。 操作手法 1.普通灸法:百会可用艾条灸,隔姜灸或温灸器灸;关元,脾俞,肾俞用艾条灸,艾柱灸(麦粒大小,随年壮),温灸器灸;足三里,三阴交可用艾条灸,麦粒灸,温针灸,温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吗

昔年i 发布 2018-10-26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吗?艾灸效果怎么样?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小儿惊风多以外感时邪,内蕴痰热,或久吐久痢,脾虚肝盛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而艾灸具有补益脾胃,扶补阳气的功能,通过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有效扶补脾肾阳气,调理脾胃,并且能用开窍熄风,从而有效缓解惊风症状。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治法:急惊风当立清热豁痰,开窍熄风之法;慢惊风应温补脾肾,育阴潜阳,以扶元固本为先。 艾灸取穴: 惊风发作时刻: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 间歇期:急惊风加大椎,中脘,丰隆;慢惊风加脾俞,胃俞,肾俞,肝俞,关元,神阙。 解析: 水沟醒神,十宣清热泻火,合谷,太冲合用开四关,调阴阳,百会益元神,复神明。 急惊风加大椎以泄热通阳止痉;丰隆,中脘,畅中豁痰降浊;慢惊风加脾俞,胃俞,肝俞,肾俞以温补脏气;关元补元气之根。诸穴固先天补后天,共用可复稚阴稚阳之平和。 操作方法 1.艾炷灸:选用1-2次,取麦粒大艾炷灸之,温热红润而痉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壮,一般每日治疗1次,必要时,当日可再次施灸;处方中首选穴是水沟,次是百会,此两穴临床亦可以前顶,印堂代替,作用相类似。 2.温针灸:每次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冰莹158 发布 2018-10-26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怎么艾灸正确?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