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良人未归H 发布 2018-10-29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调理肠胃要艾灸哪里呢?
调理肠胃应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取穴: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 艾灸养老穴-增强小肠功能促消化 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艾灸该穴位能通过刺激小肠经对小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强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让食物消化更有效率。 取穴:屈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一Yearn 发布 2018-10-29
拉肚子怎么艾灸调理?艾灸哪些部位啊?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meza 发布 2018-10-29
用艾灸的方法养生的话,艾灸哪里对心脏好呢?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海-益心安神平和心境 艾灸功效: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为青灵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

先拔罐还是先艾灸

范派 发布 2018-10-29
如果拔罐和艾灸同时做的话,是先拔罐还是先艾灸呢?
原则上是先拔罐、后艾灸。不过特殊情况也可以先艾灸再拔罐。 拔罐后是可以艾灸的,而且配合着效果会更好。拔罐是针对经络穴位或是疼痛点进行刺激,能让痛点周围的风寒湿邪聚积一处,此时若再艾灸温通,能很好的将痛处的邪气排出。 拔罐和艾灸后都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大家记住: 拔火罐后的注意事项 1、拔火罐两小时后再洗澡 拔火罐时,有的人尽可能地延长拔火罐的时间,以为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专家提醒,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或10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 2、拔火罐要找准穴位 自己在家拔火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疼在哪里拔火罐,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才能达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还需要在腿部的穴位拔火罐。 3、紫印未消失不宜重复拔 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红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失,是不能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火罐的,要更换到相关穴位。否则不但不能缓解疼痛问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4、防止感染 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

艾灸后可以同房吗

亲爱的么么酱 发布 2018-10-29
做完艾灸后可以同房吗?有没有什么禁忌啊?
艾灸后至少要24小时后才可以同房,因为艾灸后女性体内环境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 具体分析: 1、艾灸后建议至少在24小时后才可以同房。如果是调理的是性功能方面的,则建议当天就不要进行同房。 2、刚刚灸后就不要马上同房,这时的女性体内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再进行。 3、如果是调理的是性功能方面的,则建议当天就不要进行同房。

脖子落枕艾灸什么部位

浴玉 发布 2018-10-29
脖子落枕艾灸什么部位能治疗好?痛了两天了。
落枕艾灸取穴疗法 养老穴:在前臂背侧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 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天宗:在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齐平处,与臑俞,肩贞成三角形处即是本穴。 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上连线的中点处。 外关: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处即是本穴。 肩中俞: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 天柱: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 风门: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析:灸风门穴可驱散风寒之邪;灸天柱,肩中俞,肩井,天宗,阿是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散风寒的作用。若伴随肩痛加肩髃,肩髎穴;若臂痛加曲池,外关穴。 具体方法: 1.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2.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距

小儿鹅口疮艾灸哪里

X乂I木子 发布 2018-10-29
小孩子生鹅口疮了艾灸哪里可以治疗啊?怎么艾灸?
小儿鹅口疮以心脾积热多见,艾灸疗法多以足阳明经,足太阴经及足少阴经腧穴为主,治疗原则宜清心健脾利湿。 艾灸处方:足三里,合谷,地仓,三阴交,涌泉,劳宫。 取穴方解:取足三里调理脾胃,清泄心脾;合谷疏调阳明经气,祛风散邪;地仓疏调局部经气;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滋阴清热;涌泉者,足少阴肾经起于此,有滋肾清热之功能,长于引热下行,热下则口舌疮糜自平;劳宫者,手厥阴心包经穴,有泄热清心凉血之功能。 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2-3穴,用艾条悬灸,每穴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雀啄灸:每次选用2-3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多选用涌泉和劳宫二穴。 3.吴茱萸敷灸: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敷灸时取上药末10克,加入白醋适量,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即可,每次敷灸12-24小时, 每日1次。

艾灸太冲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情定爱琴海 发布 2018-10-29
艾灸太冲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什么时候艾灸最好?
太冲为肝经原穴,即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穴位。 肝气疏泄的时候,人就变得易生气发怒,通过艾灸太冲,可以起到平肝熄风,理气血,平稳情志之功,为全身镇静止痛要穴。在这个部位进行艾灸,不但有助于养生保健,还能让人心情变的愉悦。艾灸的时候搭配肝经上的章门穴和期门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还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有助于调整肝脏肝经虚实各证。 艾灸太冲主治疾病 1.人在大怒之后感到胸闷没胃口,可以艾灸太冲穴来缓解症状。 2.由于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牙痛,咽痛,高血压等症状时,可以艾灸太冲进行治疗。 3.肝气不疏引起月经病,胃痛,腹胀时,艾灸太冲也可以缓解。 4.艾灸太冲还可防治肝经所过之处的胁痛,疝气,癃闭,生殖系统病,足跗肿,下肢痿痹等症。 艾灸方法: 1.用艾条温和灸太冲,左右每穴每次灸10-25分钟为宜。 2.用艾灸盒盒灸太冲,左右每穴每次各25分钟。

艾灸三阴焦能天天灸吗

斩花蝶 发布 2018-10-29
 艾灸三阴焦能天天灸吗?灸这个穴位有什么作用?
不需要天天灸。 长期艾灸三阴焦会导致身体过于寒凉,尤其是对身体偏热的人群来说,过度对该穴位进行艾灸,反而会使体质发生改变,导致上火的现象出现,这样就起不到原有的保健效果了。 艾灸三阴焦可以一天灸一次到两次,休息两天再继续进行。 三阴焦穴的作用是将交会的脾经,肾经,肝经气血重组后进行分流,是人体极其关键的穴位,经常艾灸三阴焦相当于同时对三条经络进行保健。 艾灸三阴焦,不但可以健脾益血,还可以调补肝肾,同时对于各种妇科疾病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梦境爱 发布 2018-10-29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什么时候艾灸最好?
中脘穴是4条经脉的会聚穴位,人体脏腑的正中间,是人体正气与疾病的必争之地,同时号称胃”灵魂腧穴“,该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效,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胸腹正中,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 艾灸中脘,可以通过深部经络的传感,调整肠胃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强化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刺激中脘不但能调理肠胃,还能提高人体功能的免疫功能,增加肺部的通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