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如何护理 最全面有效的手足口病护理方法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如何护理 最全面有效的手足口病护理方法

2018-05-10阅读(175)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发病比较急,常伴有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疹子,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等现象,家长们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确保儿童手足口病尽快自愈,避免病情发展迅速,引发重症,减少死亡几率。

食欲不振护理

5

手足口病的患者或口腔内有疱疹会使患儿疼痛,会出现不思饮食、食欲不振的现象,而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推荐食谱

1、荷叶粥

材料:鲜荷叶2张,大米50克。

做法:将荷叶切碎,大米煮成稀粥后,放入碎荷叶,再煮半个小时,即可加入少量食盐,调味食用。

功效:荷叶含有莲碱、原荷叶碱和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及维生素C,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发烧、疱疹有缓解作用。

2、竹叶扁豆汤

材料:淡竹叶10克,白扁豆20克(鲜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淡竹叶与生甘草用纱布包好或直接装入炖包。以上3种药物一起入砂锅,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减半取药汁的方法,煎取药汤2次。将两次取得的药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剂,分2~ 3次温服。

功效:中药淡竹叶性寒,可以作用于人体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经,以清凉利尿、解热散风及清心火、除烦热、消肿痛为主要功效,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心烦、咽喉肿痛、咳嗽、皮疹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开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小儿手足口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生甘草,能清热利咽、祛痰止咳、解毒和药,可以提升淡竹叶和白扁豆的功效,改善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3、萝卜汁绿豆汤

材料:绿豆50克,萝卜1个,白糖适量。

做法:萝卜捣烂取汁,绿豆放锅内加水煮成绿豆粥后,倒入萝卜汁,调入白糖服用。

功效: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对于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发烧症状缓解治疗作用;萝卜性凉,昧辛甘,无毒,入肺、胃经,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肺痨咯血、呕吐反酸等,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热症、呕吐有缓解治疗作用。

及时隔离

6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注意戴好口罩,避免飞沫传染,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空气传播病毒,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注意

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具有传染力,需要继续隔离一周,一般来说整个隔离期有14天左右。

观察病情

7

注意观察患儿:

1、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

2、是否有原有症状、体征的加重恶化;

3、是否有其他危重信号出现。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则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抽搐等情况,如出现以上情况的,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注意消毒

8

1、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2、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水煮沸后开始计时)使用;

3、患儿的衣物、被褥等织物需要单独清洗,用70℃ 以上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

4、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玩具、学习用品、某些家具、地面、墙壁等或其他不会浸湿的物品用酒精消毒是无效的,需要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浸泡或喷洒;

5、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76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