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作学习参考用,不作为治疗指导,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
西药
1、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10毫克,一日3次、西沙必利5-10毫克,一日3次,餐前15-30分钟服用。
2、消化酶类:达吉(复方消化酶胶囊)、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干酵母、胰酶、乳酶生(表飞鸣)。
3、抑酸药:雷尼替丁20 mg,每日2次,奥美拉唑片20mg,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时前口服(对腹痛症状较有效)等。
4、其它:二甲硅油(消胀片)。
中成药
柴胡舒肝丸、香砂枳术丸、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木香顺气丸、香砂养胃丸、加味左金丸、温胃舒胶囊、养胃舒胶囊、气滞胃痛颗粒、胃苏冲剂、神曲茶(六曲茶)、六味安消散、康复新液等。
中医辨证治疗
邪热内结
心下痞满,胸膈满闷,按之软而不痛,烦燥口渴,大便或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此属邪热内结,胃气阻滞,失于和降。治法:清热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胸闷加瓜蒌,恶心呕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
饮食积滞
胸脘满闷,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吐或吐出宿食,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此属食积不化,胃气失于和降。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实、连翘)。
痰湿内阻
胸脘满闷,恶心欲吐,痰多,咯出不爽,头目眩晕,身重倦怠,舌淡,苔浊腻,脉滑。此属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浊气上逆。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陈汤(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噫气不除加旋复花,胸膈满闷加瓜蒌、薤白,痰黄,口干加黄芩。
肝郁气滞
胸脘痞满,两胁作胀,或时叹息,心烦易怒,嗳气频作,舌淡,苔薄白,脉弦。此属情志失和,肝气郁结。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炒山栀、神曲)加味,气郁甚加木香、枳壳,痰多加陈皮、半夏。
虚证
脾胃虚弱,心下痞满,腹胀,喜热、喜按,倦怠无力,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此属脾虚不运,气机升降失常。治法:健脾理气。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内金、枳壳)。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若脾虚而又水热互结、虚实相兼者,可用仲景泻心汤意,既调补脾胃,又辛开苦降,和中消痞。半夏、黄芩、黄连、生姜、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应对措施
发生消化不良是可做以下应对措施:
1、应暂停进食,实行“饥饿疗法”。禁食一餐或两餐酌情而定。禁食期间可根据口渴情况饮用淡盐开水,以及时补充水和盐份,也可饮用糖+盐水,因为糖可迅速吸收,不至增加胃肠负担。
2、适当使用助消化药物,一般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如果是非处方药品,可以根据药品说明书使用。一般常用的药物有吗叮啉,系胃动力药,能加强食物从胃排空,减轻胃胀。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可补充消化酶,促进食物分解,营养增强吸收;乳酸菌素片,能在肠道形成保护层,阻止病原菌及病毒的侵袭,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3、较轻微的消化不良,或仅仅是一时性过饱,可采用饭后散步,腹部轻柔按摩,1-2小时后参加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增强身体热量的消耗,尽快消除消化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