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
发布 2019-05-05
看到一篇文章说敲肝经胆经可有助于睡眠和减肥,那这个能随便
是的。
敲肝经胆经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这些穴位的流通,让体内气血通畅,调节肝胆以及其他器官的健康,保持身体正常运转,但若是不正确的敲肝经胆经,则会出现反作用,如有的人敲打时间过多、力度过大,容易引发上火、血压升高、失眠等症状,因此敲肝经胆经要遵循正确的方法、时间、力度循序进行,避免错误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请问怎样按摩能改善新陈代谢
改善新陈代谢的最佳方法就是摄取大量营养丰富的健康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如果你已经习惯这样的健康生活方式,现在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新方法更进一步的提升新陈代谢,那么你可以来试试看穴道按摩。
穴道按摩在中医已经行经有年,根据能量“气”在体内随着经络的流窜之理论,穴道按摩师认为当有物质阻挡气的流动,则会造成疾病的产生,因此加强体内气的流动可以使得器官运作更有效率,让你的养分吸收效果更加。而传统中医也认为良好的新陈代谢,带动能量在体内流畅的传递也为气的一种。
每一个经络所对应的器官不同,按对穴道可以疏通气血、刺激相对应的器官运作以达到提升新陈代谢,有研究显示穴道按摩可以抑制肥胖贺尔蒙的分泌。想要提升新陈代谢,可以试试这4个穴位。
人中
在上唇与鼻子中间的位置,每天按摩数分钟。按摩这个部位可以减少焦虑以及控制飢饿,对于容易因为情绪不稳而大吃或者常常一不小心就过度进食的人很有帮助。
手臂
为在手肘外侧弯起的地方。有大量的能量都会经过这个穴位,透过按摩这个部位可以帮助身体排除热源、刺激肠道提升消化功能。将手指以逆时针方向按摩这个点,也可以帮助平抚气愤的情绪。
天气炎热的时候特别容易食欲不振,想问问食欲不振按摩什么穴位可
疲劳、紧张、吃太多、运动太少、慢性便秘、减肥厌食、女性妊娠初期等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中医认为食欲不振通常与脾胃有关,中医按摩调理脾胃的穴位就是调理食欲不振的穴位。
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稍用力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呕吐、反酸。
太白穴
太白穴在第一趾内侧、靠近关节的地方,属于脾经,僻静和食物入口到胃的消化机能有关,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引起食欲不振时,可用拇指刺激太白,增进食欲。
内关穴
位置:手臂的内侧中间,手腕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拇指或使之点按内关穴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放散为佳。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
功效:治疗食欲减退、胸闷失眠。
小贴士
1.饮食以稀软易消化为主,少量多餐为好,及时患者有呕吐,也要坚持进食,如果进食量不够,可通过输液补充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
2.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保护情绪稳定,尤其饭前不要紧张。
3.饭菜营养要均衡,尽量做到色、香、
胆结石按什么什么穴位能有效调理?怎么按摩?
胆结石是指肝内、胆管处或者胆囊发生的结石的一种疾病。胆囊具有储存胆汁的功能,胆汁可以帮助人体消化脂肪,但胆结石发病后,可出现剧烈的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有时可伴有黄疸和发热等不适。通过按摩穴位,具有行气止痛、利胆排石的作用,对缓解胆结石引起的绞痛,促进结石的排出有一定的疗效。
丘墟穴
位置:位于外踝前下侧的凹陷处,左右脚各一。
功效:可舒缓胆结石疼痛。
按摩方法:用手指的指腹或者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
阳陵泉
位置:位置膝盖呈直角时外侧腓骨小头之下,左右各一。
功效:可以促进行气止痛和血液循环。由于胆囊炎或胆结石引起的右上腹部剧烈绞痛者,若距医院较远,在一时难以用药的情况下,病人可自己用点压法止痛。
按摩方法:用手指的指腹或者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
日月穴
位置:正坐或者仰卧,于锁骨中线之第7肋间取穴,或者乳头向下摸取3个肋间隙处及时该穴。
功效:本穴为足太阴、足少阳之会,具有疏肝健脾、利胆和胃、理气止痛、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拇指指腹按揉两侧日月穴,按揉时指腹紧贴皮肤,避免
豆佬7
发布 2019-04-29
最近晚上睡眠质量不是太好,不是老醒就是很晚还睡不着。想问问按
要调整睡眠可以试试多按摩以下穴位:
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用中指螺纹面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攒竹穴
位置:两眉头凹陷处。
操作: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端按揉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安眠穴
位置: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率谷穴
位置:耳尖直上1.5寸。
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内关穴
位置:腕部横纹上2寸。
操作:用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约1分钟。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神门穴
位置: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1分钟。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操作: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1分钟。具有除烦安眠的作用。
我有慢性咽喉炎,稍微受一点刺激就咳嗽不止,想知道按什么穴位可
咳嗽不止不妨试试按摩以下穴位:
合谷穴
位置: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
按法: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功效: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
天突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按法: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功效: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
按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功效: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
太渊穴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
按法:每日按压,不拘次数。
功效: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膻中穴
位置: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月经不来,但是又没到停经的年龄,怎么调理可以来月经呢?按什么
月经不正常可以试试按摩以下几个穴位来调理: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上,第一、二手骨部下方部分。第一、二掌骨连接处,前方凹陷处。左右手各一个。
功效:当月经来时疼痛或出现月经不规则,按压合谷穴可以帮助舒缓疼痛,改善月经不调及失眠现象。另外,只要属于颜面及五官的症状,合谷穴皆能治疗,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血海穴
位置:在膝关节内上方。坐在椅子上,将膝盖弯曲,膝盖内侧90°的地方会出现凹陷之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也就是膝盖骨内侧的上角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即为穴位。
功效:血海是活血及化淤的主要穴位,按压穴位可缓解每次来月事的痛经程度、产后妇女容易出现的各种酸痛症状,还具美化女性皮肤、改善脸上斑点的作用。
命门穴
位置:位于与肚脐相对应的脊椎骨第14椎下,即第二腰椎突棘下方。
功效:人体重要的采气穴之一,经痛剧烈所引起的腰部酸痛,按摩命门会有舒缓效果,对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有效果。命门穴犹如生命之门户,能治脊椎疾病,具补肾阳、防衰老的作用。对于小儿遗尿、减轻疲劳亦有疗效。
关
天气闷热中暑了,按摩什么穴位可以缓解不适呢?
掐捏人中
当患者出现中暑时,首先迅速将患者绊倒阴凉通风处,头部枕高,揭开衣扣,拇指用力捏掐人中,昏迷病人便可立刻苏醒。
头晕恶心按揉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有头晕,恶心时,按揉两侧内关、手指尖、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持续约半分钟,以酸胀为宜。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惊厥按揉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出现惊厥则按揉两侧的阳陵泉穴,直至惊厥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位置。
阳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腓肠肌痉挛按揉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出现腓肠肌痉挛则按揉承山穴、涌泉穴、阴陵泉穴,抑制按揉持续数分钟,带症状缓解或消失即可。
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涌泉穴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阴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
有高血压好几年了,听说按摩可以降压,那高血压按摩什么穴位呢?
上廉的位置和作用,上廉的准确位置
关冲放血的功效,针刺关冲保健
穴位按摩法主要原理是作用于体表的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是可用于高血压病的保健治疗,降压具体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的正中心,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此穴是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头痛、高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症。高血压患者按摩此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有助于稳定和降血压。
具体做法是:正坐,用指腹按揉百会穴,有酸胀、轻微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可以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涌泉穴
涌泉穴在医学上一直是养生、治病的重要穴位,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位于我们的足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用力弯曲脚趾,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主治: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怕冷等多种疾病。通过按揉该穴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淋巴液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对于稳定血压也有重大功效。
具体做法是: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用力按揉,会有刺痛和微酸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听说近视度数不深的话,通过穴位按摩可以矫正,那么近视可以按摩
要缓解近视,可以通过按摩六个穴位有效治疗和缓解近视的加深,赶紧动手来学学吧。
睛明穴
位置:位于人体面部的内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
功效:该穴位具有明目、降温除浊、利窍泄热、祛风通络等功效;主治视物不清、近视、色盲、目眩、流泪、眼睛疲劳、眼部疾病等,还能消除黑眼圈,眼袋、提神醒脑,按揉此穴位,对于学生预防近视非常有效。
做法:可以用大拇指和食物的指腹按揉此穴位2~3分钟,建议每日可以按压3~5次;对于有眼部外伤、血肿的人群不宜按压此穴位,骨折的病人也不适宜按压,骨质疏松的人群按压时不可用力过大。
攒竹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眉毛内端,眉头内侧边缘的凹陷处。
功效:该穴具有明目、清热、利窍、祛风、通络等功效,主治视物不清、假性近视、迎风流泪、眼睛疲劳、充血、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等疾病。对于眼部的一些常见疾病,缓解眼睛疲劳,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有着非常好的功效。
做法:可用食指指腹按揉此穴位,每天坚持按压,对于假性近视、眼睛疲劳的治疗效果明显。
丝竹空穴
位置:位于人体面部的眉梢部凹陷处。
功效:该穴位具有清头明目、疏通经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