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艾灸和拔罐能一起做吗

爱太累丶 发布 2019-04-11
艾灸和拔罐能一起做吗?具体顺序是怎么样的呢?
拔罐和艾灸是能一起做的。 拔罐艾灸使用方式正确的话,一起做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但是,艾灸和拔罐不能在同一个部位做,不然会容易刺激肌肤,引起身体不适。 拔罐主要是作用于皮肤表层,间接通过经络来调节五脏六腑平衡,因此局限性比较大,而艾灸是利用艾草的纯阳之性,灸考穴位的时候可以打通经络,渗透五脏六腑,对人体直接温补,调节阴阳平衡。拔罐后毛孔打开了再艾灸,能使药力更好的透过皮肤,沿经络传导,作用于患处,养生保健,防病效果更为显著。 一般来说,是先拔罐后艾灸,拔罐是通过对经络穴位或患处刺激,使患处周围的风寒湿邪聚集,并打开皮肤毛孔,然后再通过艾灸温通,更好的排出体内的邪气;如果是上火人群,也可以先艾灸后拔罐,通过拔罐来灭火气。

艾灸肚脐可以天天做吗

柳娆烟 发布 2019-04-11
有人说经常艾灸肚脐对身体有好处,请问那艾灸肚脐可以天天做
一般不建议。 艾灸肚脐一般是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艾灸的时间和频率的,在没有特殊疾病,只做日常保健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天天艾灸,每隔3-5天进行一次即可,体质健康的成年人天天艾灸的话,可能会容易引起上火,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艾灸肚脐可以减肥吗

Melliflous 发布 2019-04-11
我在街边看到有人打广告,说是艾灸肚脐可以减肥,请问这真的
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肚脐在中医又称为神阙穴,艾灸神阙具有温经散寒,温化水湿的作用,对于脾虚湿盛型肥胖,如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足跗时肿等或宫寒型肥胖,如:月经量少,错后,经期浮肿、腹泻、痛经等能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但是对于其他类型引起的肥胖可能并无明显效果,而且单艾灸肚脐效果十分有限,一般还需要配合水分、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同灸。

腹泻艾灸哪里

纤叶绯樱缘 发布 2019-04-10
肚子一受凉就容易腹泻,想问问艾灸哪里可以调理呢?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外感风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失调皆可致泄。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虚湿盛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概括来说,腹泻的诱因主要是寒湿,湿热,脾虚,肾虚,食积所致,所以腹泻艾灸哪里,可以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选择施灸穴位。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

失眠艾灸哪里最好

亡灵人 发布 2019-04-10
晚上老是失眠睡不着的话,可以艾灸调理么?艾灸哪里最好呢?
经常失眠睡不着可以试试艾灸以下六个穴位调理: 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离手掌第一横纹上2寸的两条筋之间的凹陷处。 艾灸此穴位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功效,对治疗抑郁导致的失眠,焦虑,健忘等症尤其有效。 心俞穴 心俞穴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刺血有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胸痛,心悸,头痛,恶心,神经官能症。 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处。 艾灸此穴位可以补益心气,安定心神,主治心病,心烦,惊悸,健忘,胸肋痛等疾病。 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是神经上的保健药穴,在防病,治病,人体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有助于治疗神经衰弱和腰膝酸软的治疗。艾灸次穴位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位于人体下肢(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扶正培元,疏理脾胃,强身健体,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

艾灸哪里补肾

失心又噬心i 发布 2019-04-10
听说艾灸有补肾的作用,那艾灸哪里补肾呢?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

水肿艾灸哪里

南山老妖 发布 2019-04-09
水肿怎么艾灸?艾灸哪里呢?效果好吗?
水肿艾灸穴位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上的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旁2寸。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神厥:在腹中部,脐中央。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志室: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三焦俞:在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大敦:在足部大拇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膈俞: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脾阳虚衰型水肿 主要症状: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下去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

腰疼艾灸什么位置

未曾遗失的记忆 发布 2019-04-09
腰疼艾灸什么位置?具体怎么操作呢?
常用艾灸位置: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指疼痛的部位,也就是哪里疼痛就艾灸哪里,这也叫阿是穴局部艾灸,且在调理疼痛类毛病时作用尤其明显。 阿是穴一般是随病而定的,多位于病灶的附近,但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故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穴,“有痛便是穴”。 阿是穴(痛点)是由于经病灶部位的气血不通而致,也就是说,只要阿是穴存在,就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所以要想缓解疼痛,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充分发挥经络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阿是穴。 腰冷痛艾灸位置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配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阳陵泉、委中。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腰酸痛艾灸位置 症状:腰部以酸软疼痛,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配穴:膈俞、气海俞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不萌不美 发布 2019-04-09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具体怎么操作?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

腱鞘炎艾灸有用吗

Extreme°/极致 ° 发布 2019-03-29
患有腱鞘炎艾灸有用吗?具体艾灸哪里呢?
有用 中医解析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因此艾灸治疗腱鞘炎是有用的。 不同部位腱鞘炎艾灸用穴位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肘部漫痛,得温痛减,遇劳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难;苔薄白脉浮缓。 常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肘髎、手三里、尺泽。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有骤然挥臂或绞拧衣物史,痛如锥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难或握物无力;苔薄白,脉弦紧。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尺泽、合谷。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诊断要为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伴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