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

瓷娃娃1 发布 2018-11-05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分型艾灸怎么灸?
风寒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列缺,风门,肢体酸痛加灸昆仑,头痛者加灸上星。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风热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咳嗽频剧,气促或咳声嘎哑,喉中干燥,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随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热,恶风,舌苔薄黄。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大椎,曲池。咽痛加灸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

泄泻如何艾灸

可可青青 发布 2018-11-05
泄泻如何艾灸?艾灸哪些位置正确?
泄泻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 治疗以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多选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慢性泄泻,治疗以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多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 寒湿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水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脾虚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时溏时水,迁延反复,水谷不化,进油腻植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兼有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等。 治则:健脾益气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关元俞,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

面瘫能不能艾灸

艾子艾子 发布 2018-11-05
面瘫能不能艾灸?具体艾灸哪里?效果怎么样?
面瘫能艾灸。 本病多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诅,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治疗以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有益风祛瘀,活血通络之功,对改善面瘫症状有明显效果。 面瘫常用艾灸部位 面瘫艾灸多以阳明经腧穴为主,足太阳经腧穴为辅。 治则:祛风通络,养血合营。 艾灸处方:颊车,地仓,翳风,合谷,阳白,外关,足三里,下关。 艾灸方义:翳风,合谷,下关,外关疏散风邪,通经活血;颊车,地仓,阳白疏调局部经气,通经活络;足三里补益脾胃,益气生血。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4-7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5-7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用4-6个穴位,每穴灸50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次,5-7次为一个疗程。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maddical 发布 2018-11-05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具体艾灸哪里?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长痘痘艾灸哪里

munoz 发布 2018-11-02
长痘痘艾灸哪里?艾灸有效果吗?
艾灸对痘痘调理有一定的效果。 长痘的原因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或毒素堆积所导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来调理,能达到清热解毒,平衡体内阴阳的效果,从而对痘痘肌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 不同部位长痘艾灸穴位 额头长痘:艾灸百会,大椎,合谷,太冲,涌泉穴。 两颊长痘:艾灸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下颚长痘,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 悬灸尺泽,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悬灸梁门,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雀啄灸 取尺泽,肺俞,内关,胃俞,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条距离皮肤0.5-1厘米,按照先灸头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顺序施灸,每穴10-15分钟,灸到局部红晕温热为止,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间隔3-5日进行下一个疗程。

胆结石艾灸哪个位置

44951730r 发布 2018-11-02
长胆结石能艾灸吗?艾灸哪个位置啊?
艾灸通过局部给药,药力直达病灶,有效缓解胆结石的腹痛腹胀、呕吐及恶心等症状,逐渐将结石溶碎并排出,全面调理气血平衡,标本兼治,从而起到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胆结石艾灸位置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厥:在腹中部,脐中央。 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曲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重点的桡侧缘凹陷中。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中皖:在前中线上,脐上4寸。 足三里: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丘墟:在足外踝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阳陵泉下2寸处。

艾灸时间多久合适

BunnyJ 发布 2018-11-02
艾灸一般灸多久时间合适?时间太久会有副作用吗?
艾灸时间长短主要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1.每次艾灸都有主穴和配穴,主穴的艾灸时间比配穴多一些,要灸透。 腰腹核心时间长,四肢末梢时间短 这也是一个常规情况,腰腹部,躯干的穴位,时间往往长些,而四肢,末梢的穴位,时间相对短些。但当四肢穴位作为主穴或有良好灸感时,也例外,这只是通常情况。。夏季的时候,或有上火症状的人群,主灸四肢的穴位,胸腹部的穴位少灸。 2。如果你是急性病,且不怎么严重,发病期间,需要一直灸!病好之后改为保健灸,保健灸的意思是,一周可以艾灸1-3次。 而调理疾病期间,则一定要坚持每天艾灸,比如我们有一位艾友,他是受寒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胃疼,吃坏东西导致的拉肚子,我就让他一直艾灸,直到到病好为止。 请注意,如果是比较严重、危害较大的急性病、突发病,还是建议立刻就医! 3.如果你是慢性病,那就要做好长期灸的准备了,直到控制住病情。这个过程,可能是3个月,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三年五载,因人而异! 当然,长期灸,并非要每天艾灸,毕竟这个治疗过程太漫长,隔天灸一次或者灸两天停1天最好,也可以灸2-3天停1-2天。 对于

急性乳腺炎艾灸哪里

日落的风儿 发布 2018-11-02
急性乳腺炎艾灸哪里?艾灸有效果吗?
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气血瘀滞,化热酿毒以致肉腐成脓,治疗以“通”为主,疏表邪以通营卫,通乳络以去积乳,和营卫以散瘀滞,疏肝气以消郁结,通腑实以泻胃热,通过合理的艾灸手法,有助于理气散结,活血通络,排脓通乳,对改善乳腺炎症状有良效。具体应该分型艾灸: 胃热壅滞型乳腺炎艾灸 症见:乳房结块疼痛,色焮红,全身关节酸痛,头痛,憎寒壮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脉弦数或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透脓。 艾灸取穴:主穴取下巨虚,温溜,膻中;配穴取丰隆,少泽。 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隔蒜泥灸:用捣烂的大蒜铺于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 每日1-2次。 3.艾炷隔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多选用患部或邻经腧穴,每次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 4.蒜泥敷灸:取去皮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敷于患处,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肝郁气滞型乳腺炎艾灸 症见:患乳肿痛结块,胀痛,皮色不红或微红,温度不

小儿多动症艾灸哪里

meadows 发布 2018-11-02
我家小侄子有点多动症,听说这种情况艾灸可以改善,那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应辩证艾灸: 阴虚阳亢型多动症艾灸方法 主证:行为异常,运动过多和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兼见神志涣散,烦躁易怒,多动多语,指甲,发泽不荣,舌红而干,脉细数或弦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 艾灸取穴:主穴取百会,风池,神门,太冲,太溪,三阴交,侠溪。烦躁不安加灸照海,神庭。 艾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心脾两虚型多动症艾灸方法 主证:行为异常,运动过多和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伴随有寐难梦多,精神疲倦,神志涣散,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 治则:健脾益气。 艾灸取穴:主穴取百会,风池,神门,太冲,太溪,脾俞,心俞。食欲不振加中脘,足三里。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崩漏艾灸哪里

三度微凉 发布 2018-11-02
崩漏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艾灸来调理?
崩漏艾灸哪里 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 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 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 取穴方义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温补真阳,中极散胞宫之寒凝;属热者更加大敦,太冲二穴,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与原穴并用,可清泄血热,散厥气,调气血;属瘀者更加气冲,冲门,支沟三穴,以助行气化瘀之力。 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肝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