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鸣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大部分病人耳鸣常与听力受损有关。
全身疾病
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可出现耳鸣的症状。其表现多为高音调、双侧耳鸣。此类耳鸣一般会随疾病的康复而消失。此外,耳鸣往往还可以作为某些疾病发病的先兆,如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耳鸣症状往往要比心绞痛先出现,主要是由于耳蜗对缺血缺氧较为敏感。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均有耳鸣,常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并且此类耳鸣多于情绪有关,抑郁多发,调节情绪后可使之好转。
身体虚弱
身体虚弱导致的耳鸣一般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发生,多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导致局部供血较差引起。
耳部疾病
此类患者多有耳病病史,可分为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当外耳有耵聍、异物、炎症等发生阻塞,耳鸣充血、内陷、穿孔,终而积液或者感染、耳硬化症时,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此类耳鸣多为单发,出现于病变部位一次,少有双侧发病。由于耳的感音部位是内耳耳蜗,感音性耳鸣多由于发生内耳震荡、水肿、听神经瘤等,会刺激内耳耳蜗产生耳鸣。此类耳鸣多为双侧性、耳鸣音较高,并且常呈间歇性耳鸣
颈部疾病
颈部肿瘤或者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迫性耳鸣。
药物中毒
如大剂量的奎宁、奎尼宁、氯喹等药物可以损伤内耳神经,可引起剧烈耳鸣,一般停药后会有好转,多不影响听力。但是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觉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损害,亦可出现耳鸣,若不及时停药,可对听觉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
中医辨证
突发性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加重,多由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者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扰等原因所致。渐起性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者耳渐失聪而导致听力减退者,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或者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或肝阴、肝血不足,髓海失充,耳窍失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