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

2017-12-14阅读(593)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外,更重要的是搞好个体化防治措施。下面针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给出一些具体预防措施。

高血压人群

1

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以及过量饮酒。血压升高又是脑卒中、心梗、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当3次非同日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类人群如果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减重、少饮酒、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如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当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应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吸烟人群

2

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戒烟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临床研究证据提示,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

血糖异常人群

3

饮食调整是血糖异常人群的第一基本治疗,运动是第二基本治疗,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在上述两个基本治疗基础上,再考虑药物治疗。

超重和肥胖人群

4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成年人正常BMI(体重kg/身高m2)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要控制体重;BMI≥28为肥胖,应开始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 (男/女),同样需控制体重,腰围≥95/90cm(男/女),应开始减重。

在饮食方面,除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还要平衡膳食。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kg~1.0kg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