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哪些糖尿病病人不宜运动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哪些糖尿病病人不宜运动

2018-01-17阅读(68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运动作为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架马车”之一,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具有改善脂类代谢、心肺功能等好处,是不可或缺的保健手段。那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运动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运动对糖尿病病人的益处

1

1) 有利于控制血糖。运动能增加肌肉对血糖摄取和利用,运功后肌肉和肝脏还会摄取大量葡萄糖补充糖原消耗,血糖会进一步下降,中等量运动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17小时。

2) 改善脂类代谢。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中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使血脂中的三酰甘油得到缓解,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 有利于控制体重。运动能够消耗热量,减轻体重,2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通过减轻体重可缓解胰岛素抵抗。

4)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适当的运动增加脂肪、肌肉等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及与胰岛素结合的能力,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5) 改善心肺功能。运动可以提高最大氧量,是循环和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并能增加血管弹性,增强体质,改善精神状态等。

6) 给病人带来生活的自信心和乐趣。

科学运动有讲究

2

病情稳定的1型/2型糖尿病、超重的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稳定期都应该接受运动治疗。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案非常重要:运动量过小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盲目剧烈运动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血糖升高,同时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增加酮症风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将胰岛素注射在非运动区,以免肢体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

自我监测与评价

3

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次/分钟)=(220-年龄)×60~70%

适宜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尚能交谈;

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用于掌握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预测运动中低血糖和运动后迟发低血糖;血糖高于15mmol/L不适宜运动,血糖低于5.6mmol/L,应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

以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多

4

低强度:购物、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等;

中强度: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等;

中高强度:跳绳、爬山、游泳、球类、跳舞等;

370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