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 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应注意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疗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应注意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疗方法

2018-02-06阅读(70)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因风、寒、湿邪阻痹气血经络而致,病程迁延,恢复缓慢,饮食调理显得更为重要,那具体要注意什么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注意

1

饮食要节制,进食要守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饥饿失常,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维生素、中热量和低盐。

1、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2、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3、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4、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不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5、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蛇肉、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

6、多食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症状的食物: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藻类、蜂王浆及蜂蜜、蒜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硒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好

2

1.酒

性温,味甘、苦、辛,人心、肝、胃经。功效: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酒单独少用,一般都用送药、浸药、与药同煎或与它药共同酿制药酒。

2.葱

性温,味辛,人肺、胃经。功效:发表,通阳,解毒,消肿。治骨节疼痛,身痛麻痹,跌打损伤。

3.姜

(1)生姜:性温,味辛,人肺、胃、脾经。功效:发表散寒,温中开胃,祛湿除痰。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本品内服效优,外用亦好。

(2)千姜:性热,味辛人心、肺、脾、胃经。功效:温经逐寒,回阳通脉。治风寒湿痹,寒饮喘咳,心腹冷痛。

4.薏苡仁

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胃、肺、大肠经。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其适应证以湿热痹证为主,若用于寒痹,要注意配伍。本品用作食疗以酿酒、煮粥为多。

5.赤小豆

即赤豆、红豆,性平,味甘、酸,人脾、心、小肠经。功效: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湿热痹证,脚气,黄疸,痈肿。

6.黑大豆

即黑豆、乌豆,性平,味甘,入脾、肾经。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风毒脚气。

7.菊花

性凉,味甘、苦,入肺、肝经。功效: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风眩,湿痹。

8.黄精

性平,味甘,人肺、脾、肾经。功效:补脾,润肺,祛风湿,强筋骨。治虚损,痨咳,风彰疼痛,筋骨软弱。

9.干地黄

性凉,味甘,人心、肝、肾经。功效:滋阴养血,通利血脉,清热除痹。治阴虚定热,热痹肿痛,跌打损伤。据报道,本品长期间歇性煎服(1天量为90g),能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减轻、肿胀消退、肢体活动障碍改善。

10.鳝鱼

性温,味甘,人肝、脾、肾经。功效:除风湿,强筋骨,补虚损。治风寒湿痹,痨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酒推荐

3

1.松叶酒(《千金要方》)

松叶500g,白酒1000g。

将松叶浸酒中,泡渍1周。每次服15~30ml,每日2次。

功用:祛风,燥湿,活络。

2.木瓜根酒(《中国民间小单方》

木瓜根250g,白酒1000g。

将木瓜根浸泡酒中1周后饮用。每日3次,每次10ml。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治湿痹、痛痹。

3.北五加皮酒(《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北五加皮(香加皮)、穿山龙、白鲜皮各15g,白酒500ml。

前3味药用白酒泡24小时。每日服10ml。

功用:祛风湿,壮筋骨。治风湿疼痛,关节拘挛。

4.巨胜酒(《食医心鉴》)

巨胜子、薏苡仁、干地黄各30g,白酒500g。

诸药以生绢袋盛,入白酒中浸泡5天。每日2次,连服数日,

功用: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缓拘挛。治风湿痹弱,筋挛急痛。

5.蚕沙酒(《本草纲目》)

蚕沙250g,白酒750ml。

将蚕沙炒黄,袋盛浸酒中,3~7天即可。每日2次,每次15ml~20ml。

功用:化湿,活络,祛风。治风湿顽痹。

6.地黄酒(《千金要方》)

地黄汁300ml,白酒200ml。

上料相搅成药酒。温服,每日3次,每次15~20ml。

功用:补肾填髓,止痛。治风湿日久,骨髓冷痛。

7.乌蛇酒(《本草纲目》)

乌梢蛇1条,白酒1000ml。

将乌梢蛇切成段,袋盛,浸白酒中,封固21天取酒饮用,每日3次,每次10ml,温饮。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治诸风,顽痹瘫缓挛急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粥推荐

4

1.薏苡仁粥(《食物本草》)

薏苡仁100g。将薏苡仁研末,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文火煮成粥。空腹1次食之。

功用:健脾,糁湿,除痹。治风湿痹证,筋急拘挛不可屈伸。

2.乌豆粥(《疑难病的食疗》)

黑大豆500g,食油500g,大米1500g,白糖500g,生姜适量。将黑大豆隔日浸泡后,加食油一同煮烂。另将大米煮熟,下入大豆,加白糖、生姜,即可食用。可做主食,每日1次,每次100~200g。

功用:益气,祛风,活血。治关节

肌肉疼痛,入夜痛甚,或游走不定。

3.赤小豆粥(《饮食辨录》

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做粥,每日1次。

功用:利水除湿,活血消肿。治湿热痹证关节肿痛,下肢为甚。

4.葱白粥(《饮食辨录》)

葱白5g,粳米50g。将粳米洗净煮成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取微汗。

功用:祛风,散寒,解表。治风寒痹证初起,关节冷痛,游走不定。

5.牛膝叶粥(《太平圣惠方》)

牛膝叶60g,粳米100g,豉汁、盐、酱少许。将牛膝叶切碎,与粳米于豉汁中煮粥,和姜、盐,空腹食之。

功用:祛风湿,强腰膝。治湿气痹痛,腰膝痛。

6.何首乌粥(《遵生八箋》)

何首乌60g,粳米60g,红枣20g,红糖适量。先将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将粳米、红枣同入沙锅内煮粥,待粥将成时,放入红糖调味,再煮1~2沸,即可食之。

功用: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不足之痹。

7.紫苏粥(《太平圣惠方》

鲜紫苏60g,粳米100g,葱、椒、姜、豉少许。将鲜紫苏捣烂,加水研取汁,以汁煮粳米做粥,和葱、椒、姜、豉调味,食之。

功用:发表散寒,利肺消痰。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

8.桃仁粥(《多能鄙事》

桃仁15g,粳米160g。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血滞风痹,遍身疼痛。

3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