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 咯血是什么原因

咯血是什么原因

2015-02-03阅读(18472)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电视剧中常常有演员剧烈咳嗽之后,捂嘴的手帕上渗着血丝的场景,这样常常意味着该角色即将告别荧幕了,在现实中咯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生命危险?一起来了解下咯血的原因吧。

咯血原因三:伴全身出血倾向的疾病

5

血液病

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因为凝血因子缺陷或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的质或量异常,以及血管收缩不良等因素,患者可出现全身出血倾向伴咯血。

风湿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结节性动脉炎等。

传染病

如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肺型鼠疫等,通过使肺毛细血管麻痹性扩张和充血、管壁肿胀、疏松或崩解,大量红细胞渗出,或直接损伤全身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其他

气管或支气管子宫内膜异性症等,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周期性浓度增高而使肺毛细血管充血、出血。

咯血的食物与民间疗法

6

1.玉蜀黍须60克,冰糖60克,混合炖服。

2.大柿饼1个(切片去核),川贝母9克,加水适量,炖服,可连服数剂。

3.鲜侧柏叶60克,捣烂取汁,加蜜冲服。

4.鲜藕1000克,鲜梨500克,生荸荠500克,生甘蔗500克,鲜生地250克。同榨取汁,每次服1小杯,每日3~4次。

5.鲜藕适量,捣烂取汁,每次服30克,每日3次。

6.健康男童尿(取新鲜排出者),乘温服下2~3杯。

咯血的外治法

7

1.大黄粉末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2.鮮大蒜10克,剥去外皮,捣烂如泥状,加硫磺末6克,肉桂末及冰片各3克,共研匀后,分摊在两块纱布上,敷贴在两侧足底涌泉穴上,隔日换药一次。为防皮肤潮红、起泡,可先在贴药处皮肤上涂上一些石腊油或其他油类。

3.用附子适量,捣烂后做成小饼状,敷贴涌泉穴。

4.发团各适量,炒炭,研成粉大蓟、小蓟、白茅根、末,与大蒜捣成泥状,贴于脐部。

5.苏木、当归、大黄、赤芍、桃仁,灵脂、红花各等量,煎汁熬成膏,敷于脐部。

小贴士

8

略血病人宜保持安静,尽量少说话,卧床休息或取半坐半躺位,头偏向一侧。呼吸要轻而平稳,不要急呼猛吸,也不要憋住不呼吸。

如有咳嗽,宜轻轻咳,不要强忍,也不要将已咯至口腔的血又咽下,以免引起恶心或咳嗽加剧,有痰时要轻轻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