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015-09-07阅读(739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人的情感、行动、分泌消化、吸收和代谢都直接、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调节代谢的酶和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也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若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则激素分泌首先产生紊乱,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和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代谢紊乱,促使早衰。因此,加强自我调控、自我解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人体个理代谢的调控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那么该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呢?

保持乐观态度

1

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人通常的特点是:心平气和、自制力强、内蕴,且灵活敏感、爱好交往、和蔼可亲、注意力利感情都较易转移的特点,这些因素都对维持大脑皮层的活动平衡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紧张。

善心善行

2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心中充满善并行善事,视他人为朋友,能援助弱者和困境中的同伴,心中必然会涌起欣慰之感,同时相信自己活着对社会,对他人有益,并使之成为个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因而充满自信,这些欣慰和自信使人经常处于愉快的心境之中,可使其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增强。

诚实有责任心

3

据美国一项心理学调查表明,少年时代性格诚实,遵守信用而责任心强的人,比不够踏实的同龄人多活2~4年。诚实之人无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心理负担,任何时候都会有极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

目标合理

4

有欲望才会有追求和奋斗目标,但欲望过高也会使自己的人生走进迷途,影响身心健康。要想人生欢乐,知足最重要,否则一辈子都会忧愁抑郁,甚至早衰而折寿。人生一世,往往失多于得。失意逆境之时,切忌自暴自弃,自我作践,自我绝望,那样极有损身心健康;失意之时.可想不如我之人,想能怨尤自消之事。最好是无得失之烦心,有自乐之恬愉,心境通明,坦坦荡荡,正确对待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