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有颈椎病呢?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
颈椎退行性改变
进入中老年,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颈椎产生退行性改变,是形成颈椎病的主要因素。若晕倒有慢性劳损或者颈部外伤,更会加速、加剧颈椎退行性改变,使颈椎病的症状愈加严重。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或者局部各种超限活动引起的损伤,是一种长期的超限负荷的结果。
如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者过低、工作姿势不当、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而导致的慢性损伤,都可以造成颈椎、椎间盘、颈椎关节的退行性变。
此外,反复的落枕也容易发生颈椎病,有时可将反复落枕当做是颈椎病的先期病症。
外伤
生活和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或者不正常的牵引和推拿等,导致颈部出现运动性损伤、撞击伤、挫伤等,都会加剧颈椎的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
风寒因素
气候潮湿、寒冷也会诱发和加重颈椎病。中医认为“寒主凝滞”、“寒性收引”,及风寒侵犯颈部肌肉,不但会使得局部肌肉痉挛,血流凝滞,而且可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加重颈椎的失稳状态。特别是在单侧颈部肌肉痉挛时,使得颈椎两侧肌肉、韧带张力不等,关节受压不均,更容易促进本病的发作。
不良生活方式
如长时间低
哪些人容易得颈椎病?
中老年人
从年龄上讲,由于伴随着年龄的症长,颈椎过多的慢性劳损会引起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弱,椎体边缘骨刺形成,小关节紊乱,韧带增厚、钙化等一系列退化性病理改变,因此,中老年人患颈椎病的较多。
伏案工作者
从职业上将,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者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容易患颈椎病。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字员等,由于工作姿势不当,长期低头,造成颈后肌群、韧带等组织劳损或头颈常偏于一侧引起局部劳损。因此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
睡姿不当者
从睡眠角度上来讲,人的一生约有1/4-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但枕头过高、过低或者枕的部位不当时,不良睡眠姿势持续时间较长都容易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关节平衡失调,产生不同程度的酸。
此外,躺着看书、看电视时头部长久单一姿势等不良行为习惯者也容易发生颈椎病。
有头部外伤史者
有头部外伤病史者也容易患颈椎病。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性损伤导致的颈椎损伤,往往诱发颈椎病的发生。外伤后的颈椎病以年轻人较为多见,由于运动过程中超过了颈部所能耐受的量,往往就会导致损伤后的椎间盘、韧带不能修复而发病。
什么样的颈椎病可以进行自我治疗?
各型颈椎病早期患者都可以进行自我治疗,但需到医院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牵引、运动疗法、推拿、理疗、针灸等方法综合应用。在自我疗法或其他非手术疗法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症状或体征加重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到医院进行专业指导,重新进行全面检查,分析造成病情加重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在颈椎病自我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观察自我治疗后的症状,尤其对下列特殊情况要加以注意,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1) 症状或体征毫无好转:经过3〜4周颈椎病自我治疗后,病情虽然未恶化,但也无任何好转或改善迹象的患者,应重新检查、诊断,判断是否原诊断有误或病情不适合采用自我治疗方法。
2) 症状或体征加重:若患者疼痛、麻木的异常感觉加重,或感到双手、双足肌力较前减退,应及时就诊;即使是他人观察发现的患者步态、姿势及全身状态的改变,也属此列。
3) 出现新的或无法解释的症状及反应:在颈椎病自我治疗过程中,如又出现各种新的症状,或是对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出现异常反应(如变态反应等),则表明患者存在其他病因,应及早就诊...
肩周炎和颈椎病区别有哪些
肩痛部位不一样
肩周炎以局限的肩痛为主,肩臂上举、外展和旋转运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特征,不能向患侧侧卧,多于夜间疼痛加重,而一般没有手指发麻的现象。
颈椎病以颈项肩背部疼痛不适为主,上肢上举抬高疼痛反而会减轻,牵拉下垂是疼痛加重,疼痛为神经根性,多伴有放射性的手指麻木或者麻痛。
压痛点
肩周炎以肱二头附着在肩部的压痛点和沿着三角肌前后或者三角肌肱骨端压痛点最为常见,冈上肌腱通过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等处可有压痛点,个别病人可在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处亦可出现压痛。
颈椎病患者在肩部往往没有压痛,而在肩背部及颈项部有压痛。
疼痛性质不同
肩周炎在活动肩关节是,可诱发钝痛、酸痛,疼痛往往限制于肩部,并会伴随肩关节功能障碍,出现上举、外展和旋转动作受限。无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
颈椎病的疼痛常为麻木痛、灼痛、放射性疼痛,多想手部放射,而无肩部关节活动障碍;肩部疼痛伴颈项疼痛不适和颈项僵硬及颈项活动障碍,上肢及手指麻痛,有时发麻的手指有感觉障碍。
肌肉萎缩部位不同
肩周炎在肩膀周围可有萎缩,如三角肌、肱二头肌、冈
颈椎不稳症的病因与分类分别是什么?
颈椎不稳症的病因与分类颈椎不稳症临床常见,后天性致病因素为主要原因,分为3期:①退变早期,纤维环及髓核脱水、弹性降低;②退变中期,髓核明显脱水、破裂,韧带骨膜下间隙形成,椎节松动、移位;③退变后期,椎间隙韧带骨膜下出血、机化、钙化或骨化,使失稳椎节渐恢复原有稳定。颈椎不稳症的病因有退变、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按椎节移位方向,颈椎不稳症可分为前屈不稳、后伸不稳、侧方不稳和轴向旋转不稳,前两种多见于下颈椎,后两种多见于上颈椎。按解剖部位,颈椎不稳症可分为枕颈不稳、寰枢不稳和下颈椎不稳。
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1) 颈部症状:包括颈部不适、僵硬、活动不便和颈部疼痛。2) 根性症状:不稳的椎节由于椎节位移,继发根管狭窄时,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根性症状。3) 脊髓症状:主要是椎节位移后椎体边缘刺激或压迫脊髓前方,或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产生四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4) 椎动脉供血不足:由于椎间盘松动和位移,钩椎关节移位刺激第二段椎动脉而发生痉挛,导致一过性供血不足,患者出现眩晕、猝倒等症状。由于颈椎不稳常存在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且与其他颈椎疾病同时存在,即颈椎不稳常是颈椎疾病病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且多无特殊性,物理检查往往难以发现颈椎的异常活动,因此需借助X线片检查确诊。X线片检查,尤其是颈椎动力性侧位片,不仅可以发现椎体间相对位移的异常增大和脊柱异常活动,而且可对颈椎不稳的程度做出定量评定,因此是诊断颈椎不稳症的主要手段和依据。颈椎动力性侧位片要求摄过屈位片时患者尽量屈颈低头,以下颌抵触胸骨为佳;摄过伸位片时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眼能视及正上方天花板为佳。
眩晕与颈椎病有关吗?
可能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均 可引起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不稳、椎间盘 退变或脱出、钩椎关节增生或其关节囊的充血水肿及动脉硬化等因素压迫或刺激椎动
脉,导致椎动脉发生痉挛、狭窄、
扭曲。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
刺激及椎动脉本身退变也可以引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
为头晕。
交感型颈椎病可表现为视力减退吗?
交感型颈椎病可表现为视力减退、眼睑肌无力、头晕、耳鸣、心悸、血压不稳、腹痛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颈推病延误治疗的后果有哪些?
颈椎病延误治疗,会导致原有压迫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进一步加重,最终形成不可逆损伤,出现肢体麻木及瘫痪,也可因外伤等原因导致突发的肢体瘫痪,往往此时再考虑手术,效果很差。
颈椎病延误治疗的话,颈椎病会忧乱患者的精神和睡眠,长期以往会导致患者失眠、神经衰弱病症,严重影响健康。
颈椎病延误治疗,在咳嗽、低头、仰视、走路急转弯、急转头颈部或头颈过曲、过伸时,均易诱发眩晕发作或加剧原有的症状,造成突然晕倒,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带来严重后果。
脑部供血不足也是颈椎病不治疗的后果之一,出现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或致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血栓,引发脑血栓偏瘫。
颈椎病久拖不治可能会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或血压升高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颈椎病能治好吗?
颈椎病是不是能治好,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来回答。首先,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增加有关;其次,它与我们平时的坐卧姿式和生活习惯等也密切相关。在一段时间里面,颈椎内外的力学平衡被破坏,颈部的神经、血管或脊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伤,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都可以得到缓解。因此,颈椎病能不能治好,关键不在医生,而在于患者自己。也就是说,如果患了颈椎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与医生配合,纠正不良的坐卧姿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度过发作期;一旦颈椎内外环境建立了新的力学平衡,其病情自然会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