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 不同时期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

不同时期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

2015-09-24阅读(9960)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孩子心理会随着成长而变化,各个时期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心理,会让师生间、亲子间沟通更顺畅,更有效。

小学四年级

5

心理特征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沟通方法

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6

心理特征

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方法

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学习中遇到的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很难准确理解其中内涵,接触社会对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总述

小学一至五年级,这些年级的特点是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内容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各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一些课外的课程(比如三一口语,奥数等),为小升初做准备。这些学生每当经过长假,都会在学习上松懈,造成学习状态不好,兴趣不浓,作业不积极主动,一旦临近考试,家长就会就孩子的学习状态比较担心,一般都会给孩子找老师,并且加大上课频率。

小学六年级

7

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沟通方法

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星子县
698
养生攻略
208
问答
24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