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凉血的中药配方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凉血的中药配方

2018-01-22阅读(671)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人体内湿热毒瘀蕴结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便秘,烦渴,湿疹,吐血衄血等症状,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清热凉血药物来进行调理,那么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呢?

生地黄

1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上瘾,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导致入药。

注意事项: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参

2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阴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痨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牡丹皮

3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灸用。

注意事项: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赤芍

4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血寒经闭不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345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