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 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

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

2016-11-15阅读(4660)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那家长要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得了母乳性黄疸呢?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区别

5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①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

②黄疸2~4周达高峰,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胆红素可达10-30 mg/dl。

③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

④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⑤小儿的营养发育良好,吃奶好、精神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而且其他肝功能正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6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注意事项

7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患儿胃纳良好,体重增加正常,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因此一旦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家长可尽管放心,没有必要带着孩子反复去医院求治。

1461
养生攻略
14
问答
29
积分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