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食用方法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食用方法

2015-09-01阅读(135946)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马鞭草性味苦,凉.入肝、脾经。主要治疗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等病症,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下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食用方法。

食用方法

9

1、取马鞭草2500克,浓煎去渣收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每日2次。

2、取马鞭草适量,捣烂如泥涂敷患处;治乳痈:取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3、取鲜马鞭草60-150克(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毫升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

用药禁忌

10

1、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

孕妇慎服。

2、《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3、《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