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呕吐怎么缓解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呕吐怎么缓解

2018-03-15阅读(126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呕吐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呕吐主要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可因外感,饮食,情志及脾胃虚弱等多种病因形成,下面来看看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呕吐取穴定位

1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缘直下1.5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风门: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神阙:肚脐中央处。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条口穴外开一横指。

三焦俞:在背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2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饮食停积型呕吐

3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呕吐

4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314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