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 夏至是什么

夏至是什么

2018-06-03阅读(312902)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转眼间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节气,每年的夏至节气都会刮起一波夏季养生热潮,那么,什么是夏至呢?夏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喝水原则

5

第一,饮水的温度要适宜。最好将水温控制在8℃——14℃,因为这一温度的水可以迅速地通过胃部。

第二,在运动之前先喝点水。可以在运动之前的10——15分钟内喝150——200毫升水。

第三,补水要遵循少量多饮的原则。运动中最好保持20——30分钟喝1次水,每次饮水150——200毫升。

第四,补充淡盐水。如果运动后水分和盐分损失较多,可以喝点淡盐水,或者在吃饭时的汤中稍微多放点盐。


小贴士

6

略增酸味,止汗固表

由于夏至出汗较多,盐分的损失较大,身体中的钠等电解质也会有所流失,所以除了需要补充盐分,还需要使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前后应该多食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以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说的便是夏季需要食用酸性的食物有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生津、去腥解腻,还有增加食欲的功效。

凉面防暑保健康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夏的开始,不少地方的人们都会选择食用凉面解暑。南方人一般食用的是麻油拌面、阳春面、过桥面等,而北方人主要吃的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凉面有防暑、降温、解除饥饿的功效,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淀粉、粗纤维、维生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但需注意的是,凉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所以还应该适当搭配一些肉类、豆制品、鸡蛋等。

注意卫生,防治“病从口入”

夏至前后,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相对较快,所以食物十分容易腐坏变质。再加上此时人体肠道的防御能力变弱,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因此病由口入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尽量不要剩菜剩饭;切忌过量食用冷饮;不食用过期、无标识、包装破损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路边摊贩卖的麻辣烫、凉菜或者熟食;不吃生的和生腌的水产品;多吃“杀菌”类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韭菜、青蒜、蒜苗等。


夏至的特殊现象有什么

7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日子。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之后天气会很热吗

8

一般来说会开始正式变热了。

夏至前都不算热,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55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