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针刺中脘可治什么病 针刺中脘时体位宜选

针刺中脘可治什么病 针刺中脘时体位宜选

2019-04-19阅读(55965)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中脘为任脉腧穴,位于腹部,为胃之募穴,内应胃腑,针刺本穴,可直达病所,下面来看看针刺中脘可治什么病。

针刺中脘可治什么病

1

中脘为任脉腧穴,内与胃相应,有调升降,理三焦,促健运,化湿滞,止疼痛之功。针刺本穴。可谓直达病所,故能强中消食,消胀除满,祛湿化痰。

主治病证:
1.邪气犯胃,中焦气滞之胃脘痛,腹痛,肠鸣,呃逆,呕吐,泄泻,便秘,黄疸,胁下坚痛诸病证。

2.脾胃虚弱,中虚脏寒之胃痛,翻胃,纳呆,食不化诸病证。

3.脾失健运,痰饮不化之哮喘,惊悸,怔忡,失眠,脏躁,癫狂,痫证,惊风,头痛诸病证。

4.气血亏虚之虚劳吐血,产后血晕诸病证。

针刺中脘时体位宜选

2

中脘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简易取法: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口窝上边)的中点。

针刺中脘操作手法

3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前壁成90°。

深度:针0.8-1.5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5-3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深部(腹后壁)。

功能:和胃,健脾,温中化湿。

配穴:配上脘,下脘,建里治疗胃病;配肝郁,胆俞治疗黄疸。

临床应用:用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膈肌痉挛,胆囊炎,慢性肝炎,便秘,支气管哮喘,心脏病,中暑,晕厥,惊风,癫痫症。

中脘穴位层次解剖

4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壁膜。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的前支分支。

10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