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出现写字较慢、不喜欢折纸、不擅于使用剪刀等状况,令爸妈困扰不已。其实这些皆属于「精细动作」发展的范畴,若无法自行达成,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爸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孩子手部协调的练习机会?
简单来说,精细动作系指手腕前到手指、指尖部位所产生的动作,宝宝时期抓握亦即手掌的开合,是第一个精细动作;其次为大拇指与各个手指头的相对动作,是为「捏取」。至于在手掌内操弄物品,称为「手中操作能力」,例如:转笔;或孩子抓一把小馒头放在手上,分别移动到使用大拇指与食指捏取、放进嘴里。
精细动作再进阶则为「指向」,单独伸出手指,像是伸出1、2根手指等进行个别动作」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包括按按钮或抠贴纸等。基本上,精细动作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例如:阅读翻书、拿笔书写,甚至影响剪刀操作或筷子使用。
此阶段精细动作发展有抓握反射、练习打开手、建立正确抓握等指标参考。
抓握反射
刚出生的宝宝,与手部有关的动作即是抓握反射。将物品放到孩子的手中,他会自然而然抓起来,即为反射动作。虽然反射动作是自动产生的,但也训练手掌负责抓握的肌肉群。建议父母带着孩子练习抓握,像是将自己的手指或拿他的玩具放在孩子手心,轻轻拉动孩子,爸妈会发现孩子正在用力与自己「拔河」。
练习打开手
这阶段宝宝的手经常出现握拳姿势,可以让他练习打开拳头、带他的手摸索与感受。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数手指头的游戏,将孩子的手指一只一只张开,并且与宝宝击掌。
建立正确的抓握
宝宝5、6个月前,孩子的抓握方向先从小指部位往前抓,依序为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到了6个月,抓握方向则从大拇指开始动作,最后才是小指,因此,父母可以将小物品放在适合的位置让孩子练习抓取。不过,由于宝宝先启动大拇指,抓握时大拇指会被其他四根手指包住,失去抓握功能,故要建立孩子抓握的正确动作,轻轻拉出孩子的大拇指包在拳头最外面。
配合音乐,挥动孩子的手臂
0~6个月宝宝还没有主动游戏的能力,需要父母引导,最简单即是轻轻拉着孩子的手臂、搭配音乐或歌谣唱歌、挥舞,培养孩子的双臂,亦即肩膀、手肘、关节的稳定与力量。大肌肉与关节稳定有力,将来进行精细动作才会表现得好。
抓孩子的手摸摸爸妈的脸
父母也可抓孩子的手到处摸索、感受、认识环境,像是摸爸爸的脸、胡子或妈妈的头发、衣服等,藉由触觉帮助大脑建立手的部位及感觉,助于孩子对手的熟悉度,将来也会操作得较好。除此,也可利用玩具,像是摇玲;或有些孩子在此阶段开始长牙,父母所准备的固齿器等让孩子抓握,不仅有颜色与声音的刺激,还能带着孩子转动他的手臂或甩动手腕,使孩子慢慢了解手的功用。
此阶段精细动作发展包括捏取物品、拿两个物品相互敲击、用食指戳东西、手心向上、叠一块积木等。
捏取物品
6~12个月的孩子从抓握发展出以拇指和食指捏取物品。这时期孩子热衷于捡小东西,像是掉在地板的头发等,但有些爸妈认为地板很脏,急着拿下孩子手中的物品。然而,当孩子捏起这些东西时,先别急着制止,毕竟父母在意的并非这个行为,而是孩子能否注意清洁。所以,大人不妨面带微笑且从容将孩子手上的东西拿下,并带他去洗手。
拿两个物品互相敲击
逐渐发展出抓起物品做有功能的动作,像是左、右手各拿一件东西互相敲击。此时,可利用音乐来带动孩子,让他练习节拍、韵律的观念。
用食指戳东西
9~10个月的孩子会开始伸出食指戳按物品或指出方向,可多制造机会让他练习食指,例如:带孩子出去玩时,问他:「我们要走哪里?」让他有机会运用食指比出方向,大拇指占了手部精细动作功能的60%,食指与中指约占30%;而无名指与小指则为10%,主要是支撑用。因此,多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训练前三指的功能。
手心向上
孩子在6个月前,手部动作通常是手心向下抓握物品;6个月后则能将手翻过来变成手心向上、手指张开,等候大人给予东西。
叠1块积木
孩子会叠1块积木,当大人拿1块积木放在桌上,孩子可以拿1块积木叠上去,准确度及手眼协调都会变得较好。
手伸进容器
孩子会将手伸进容器,像是马克杯、罐子等,并拿出零食或小玩具。
堆叠积木
找一些适合孩子手部大小、拿起来刚好的方块积木(指堆叠用的积木,而非乐高积木),让他练习堆叠、拿起来互相敲击;或由大人拿给孩子,让他练习伸手拿,并学习点头表达谢谢。除此,也可让他练习拿给大人,这阶段的孩子即使将物品拿到大人的面前,在手还没张开时他又会拿回去,因为他还不会打开手做出『给』的动作,父母不妨带着孩子练习。像是问问孩子:「拿什么?给我看一下!」或当孩子手上拿着食物时,对他说:「我也要吃一口。」当孩子伸手过来时,轻轻带孩子打开手掌,让孩子体验张开手的动作。
按钮戳一戳
当孩子会用食指指出方向或戳物品时,可准备一些有按钮的玩具,例如:电话、收款机、计算机等,让他练习食指的动作。另外,带他出去玩时,也可请孩子帮忙按电梯的按钮。
此时期精细动作发展较为多元,可以叠积木、抓笔涂鸦、拿汤匙吃饭、脱袜子或帽子、翻书、打开瓶盖等。
叠3个积木
就堆叠积木而言,自己可以放3个积木。孩子能先拿1个放桌上,再依序往上叠2个积木。至于积木尺寸,则约为孩子手掌可拿起来的大小,大概1~2公分。
一手拿、一手操作
1岁~1岁半孩子的手部功能已发展出同时运用双手,他能够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操作,例如:一手抓着玩具电话,另一手按上面的按钮。
抓笔涂鸦
这时期孩子喜欢抓笔涂鸦、随意乱画。虽然孩子是用手抓笔涂鸦,不过,此时不建议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因手部灵活度与稳定度还未成熟。主要是让孩子在抓笔过程喜欢笔的运作,将来他不会排斥写字。
拿汤匙吃饭
1岁后让孩子练习拿着汤匙吃饭、舀食物,汤匙是精细动作发展中,工具运用的开始。
脱袜子或帽子
孩子已具有自己拉下袜子或帽子的能力。这时候孩子无法以正确方式脱下袜子或帽子,而是完全用「拉」的方式,除了建议父母使用不易被破坏的袜帽外,也别刻意限制孩子的这个动作,因为这不只训练精细动作,更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翻书
孩子在翻书时,可以一次翻2、3页,但还无法一页一页的翻。
打开瓶盖
对于有瓶盖的容器,孩子会感到好奇,并想办法以抓盖子或拔盖子的方式来打开,还不会用手旋转盖子。
陪孩子翻书、阅读
当孩子会用一只手固定书、另一只手翻书,可准备布书、塑料书或硬纸书,带着孩子翻阅、阅读。除了让孩子练习翻书的动作之外,亦可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善用汤匙
平常除了让孩子用汤匙吃饭,也可额外准备特别的汤匙来练习舀豆子、玉米粒或小馒头等,舀起来后装到另一个容器里或当零食吃。若不小心将豆子或玉米粒洒在桌上,请他用拇指与食指捏取,将一颗颗豆子捡回来放。如此一来,无论是操作工具或拇指与食指等精细动作的运用,皆有锻练的机会。
配对
孩子的认知能力提升,可以让他玩形状或图案造型的配对板,练习辨认形状再放进相同形状的框里。另外,也有做成球的造型,上面有镂空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各有相对应的积木,孩子亦必须进行配对、置入。这些练习除了增进孩子的认知能力,也能顺便训练手指及手掌的运作。
1个回答Q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护理评估是什么?
0个回答Q 甘蔗吃多了会怎么样呢
0个回答Q 吃甘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0个回答Q 吃甘蔗嘴巴内壁起血泡是什么原因呢
0个回答Q 吃甘蔗是不是等于吃糖
0个回答Q 甘蔗解酒不
0个回答Q 甘蔗能吞咽吗
0个回答Q 甘蔗为什么有绿色和黑色的
0个回答Q 甘蔗可以煮着吃吗
0个回答Q 香肠可以放冰箱冷冻吗
水煮蛋减肥法反弹吗 普洱茶喝多了有什么坏处 蜂蜜柠檬水的功效与禁忌 游泳减肥一周游几次 怎么游泳才不会往下沉 晚上吃橙子会发胖吗 早上空腹吃橙子好吗 天气冷会导致月经推迟吗 艾灸起水泡怎么处理 芒果里面有黑色的丝能吃吗 吃猪肝对眼睛有好处吗 晚上怎么喝白醋减肥 白萝卜切开里面发蓝是怎么回事 皮肤过敏六个办法有效止痒 喝红糖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儿童猩红热应注意什么 新买的内衣内裤可以直接穿吗 和大三阳的人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妇女更年期要吃什么调养 苦荞茶隔夜还能喝吗 热水泡脚可以去湿气吗 用花椒姜水泡脚的禁忌 喉咙痛怎么办咽口水都痛 吃橙子能喝牛奶吗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虫草可以生吃吗 拔罐出水泡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