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 新生女宝宝需要挤奶吗 危险!别让这些老观念要了宝宝的命

新生女宝宝需要挤奶吗 危险!别让这些老观念要了宝宝的命

2017-10-25阅读(6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在农村,很多长辈说新生女宝宝如果乳房胀大或是出现内凹的现象,就需要挤乳头,这样才能让宝宝的乳房恢复正常,那么这种做法正确吗?新生女宝宝到底需不需要挤奶呢?

新生女宝宝乳头肿大流乳汁怎么办

5

家长可不必处理,等待2—3周后会自然消失。

新生女宝宝乳房肿大及泌乳都是暂时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进行任何处理,尤其是千万不要热敷、按摩、挤压,通常2—3周后乳房肿大和泌乳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极少数要延续1个月以上。

如何预防宝宝乳头凹陷

6

1、要穿戴合适的乳罩

青春期发育的女宝宝不要过于束胸,要选择罩杯大小合适,给乳头留有发育的空间,罩杯如果过小,长期挤压乳头,就容易导致乳头扁平或凹陷。胸罩的材质应避开化纤,劣质化纤材料的文胸毛细纤维很多,直接与乳房摩擦会堵塞乳腺,应尽量选择纯棉内衣。

2、要多进行锻炼

乳房是由乳腺组织和肌肉组成的,胸部肌肉对于乳腺组织的衬托也很重要。胸部肌肉发达,乳房看起来也会非常挺拔。女孩在青春发育期要多做胸部运动,例如俯卧撑、游泳及各种球类运动,此外,随时保持挺胸收腹。

3、家族中有乳头内陷的要尽早预防

凡是母亲、姨妈等直系亲属中的女性有乳头内陷者的女宝宝出生后,母亲可在宝宝乳头发育时轻轻将小乳头向外提拉,每天1~2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最好请有经验者操作。这样,可以看到婴儿乳头呈绿豆状或小圆片状高出皮肤,将来发生乳头内陷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新生宝宝出现以下现象都是正常的

7

初为父母,可能把一些新生儿的生理现象当作某种异常疾病,做一些不当的处理,给孩子造成伤害,下面为大家罗列一些新生儿常被误判正常生理现象。

1、胎脂

初生时,足月的孩子身上皮肤覆盖一层白色皮脂,这种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会逐渐自然脱落和消失。家长们可要注意,别特意去清洗,更不能用硬物去刮除,以免损伤皮肤。

2、皮脂腺增生

同样受母体性激素的影响,新生儿的前额、鼻子、上唇、面颊等处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多于生后数周内逐渐缩小并消退。不能去挤压,否则容易诱发感染。

3、粟粒疹

这是皮肤表面白色的小囊肿,直径1~2毫米,内含多层角化物质,多见于颜面部,各年龄段都可出现,但新生儿更常见。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不需处理,大孩子如果持续不消退,可以让医生挑破排出内容物,家长别自己动手。

4、马牙或板牙

性质和粟粒疹类似,只是位于牙龈或上腭中央,大多可以自行脱落,不需特殊处理。民间有挑马牙的习俗,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感染,要鄙弃陋习。

5、蒙古斑

新生宝宝在躯干、臀部、四肢有些青色斑,好发于东方人,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大多数在一岁以内会逐渐渐退。在国外有被误认为家庭暴力导致的淤青。

6、新生儿毳毛

新生儿出生时全身有许多毛,背部较明显,称为毳毛,会逐渐自然脱落,有的地方习俗要刮毳毛,称为刮「猪毛风」,同样容易导致宝宝的皮肤毛囊受损、感染。

7、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有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也不可挑破以免引起感染。

8、阴道出血

因为受母体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宝宝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作用,因而脱落出血,也叫假月经,宝宝出生后短期内就会消失。如果出血量比较多,或者持续时间长,那就需要找医生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问题。

提示:希望新手父母们和长辈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的正常现象,破除陋习,不要让孩子受到不该有的伤害。

31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