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越来越高,而一年中的三伏天也要来临了,而三伏天要
1、不要长时间吹冷风
三伏天虽然温度过高,会有许多人用空调等散热工具去除炎热,但是并不建议长时间吹冷风,以免造成口干舌燥等感冒情况,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
2、不宜大量饮用冷饮
三伏天喝冷饮是许多人都喜欢干的事情,其清凉冰镇的口感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人体感觉清爽,但是并不建议大量饮用冷饮,以免刺激肠胃健康,造成腹泻、腹痛等不适情况,一般建议每次喝冷饮不超过200毫升。
最近温度越来越高,一看日历三伏天要来临了,而三伏天需要做
1、做好防晒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时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紫外线对自身肌肤的伤害,以免出现晒红、晒黑等情况,且温度过高还会出现中暑情况,最好是减少出门情况。
2、吃去火食物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易上火的日子,这时应该多吃一些去火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绿豆汤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热去火的效果,对于上火情况有所预防。
最近因为自身身体原因,需要一直喝中药,而三伏天也快接近了
1、不宜和萝卜一同食用
在三伏天食用完中药之后,不能食用萝卜,因为萝卜具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和中药一同食用会对药用价值有所影响,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2、不宜和生冷食物一同食用
生冷食物的性质寒凉,食用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肠道,若是中药一同食用,会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用价值。
3、不宜喝浓茶一同食用
在喝完中药之后,不要立马食用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一定的鞣酸成分,食用的话两者会发生相互反应,从而降低人体对中药药用成分的吸收。
随着温度的升高,三伏天也开始接近了,而三伏天气温过高,就
正常情况下,三伏天适量的吃冰的并不会对自身健康有所影响,还能起到一定的去火效果,但是过多食用冰的话,可能会带来以下危害:
1、腹泻
冰的本身会增加体内寒气,若是在三伏天过多的食用,那么会导致体内寒气过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体胃粘膜,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胃不适情况。
2、肥胖
市面上的冰的大部分都是甜品,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糖分,且热量较高,若是在三伏天食用过多,会囤积体内脂肪,从而引起肥胖情况。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一看日历发现三伏天要来了,而上火的几率
苦瓜
三伏天比较炎热,也易引起上火情况,而此时食用一些苦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热去火,消除火气,对于上火情况有所预防,建议清炒苦瓜、凉拌苦瓜等。
绿豆汤
绿豆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夏季降暑的食疗之一,在三伏天饮用最适合不过了,能够起到清热去火、解暑、解毒等功效,对于上火情况有所改善。
薏仁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薏仁具有祛湿的效果,在三伏天适量的食用,能够去除体内湿气,还能健脾、解暑降火,对于自身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随着温度的升高,三伏天就要来临了,而最近都在吃中药,那么
三伏天是可以吃中药的,对自身健康来说,一般并不会造成伤害,还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但是吃的中药有发散作用的话,那么人体会出现发汗情况,而出汗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需要减少用量,以免导致自身阳气充足,出现上火情况,如果没有任何不适情况,那么是可以继续食用的。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最近老是觉得身体中的湿气、寒气
身体湿气重、寒气重的话,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等作用的食材,通过搭配,做成可口的菜肴,食用后既能祛除体内湿气,又可以满足口腹之欲。
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祛湿作用的食材有:白扁豆、薏米、红豆、玉米须、玉米叶、山药、香菇、苦瓜、绿豆等。
推荐食谱:红豆薏米粥的做法
材料:红豆、薏米、冰糖。
做法:
1、红豆和薏米用清水洗干净。
2、放在清水中浸泡10个小时(温度高的时候放在冰箱冷藏保存)。
3、放入砂锅。
4、按煮粥键。
5、时间到了加入冰糖。
6、焖半个小时。
7、搅拌均匀后盛出食用。
推荐食谱:山药排骨汤的做法
材料:山药、排骨、调味品。
做法:
1、山药去皮后切块。
2、放在水中浸泡,避免氧化。
3、排骨切成小块、清洗干净。
4、放在沸水里面焯水,去除血水。
5、将排骨放在锅里面,加入适量的冷水煮开。
6、转中火煮20分钟。
7、放入山药炖煮30分钟。
8、加盐调味。
9、端出食用。
浴玉
发布 2020-06-22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了,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是怎样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何裕民
发布 2020-06-22
最近温度越来越高了,是不是要到三伏天了,三伏是从哪个节气
夏至节气。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严格来说,三伏天没有一个准确的入节时间,进行三伏天推演是从夏至节气开始的,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就进入三伏天了。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的时间也不固定,一般为30天或者40天,日期和时常以具体年份为准,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日历上显示,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了,三伏天是很重要的
三伏天结束后就迎来了处暑节气。
处暑节气,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斗指戊(西南方),太阳到达黄经150°位置,处暑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有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不过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