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咳嗽拔罐部位图解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咳嗽拔罐部位图解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2018-05-24阅读(152)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常见病症,“咳”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咳吐痰液,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多声痰互见,故并称“咳嗽”。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治疗以驱邪扶正,宣肺止咳为主,下面来看看咳嗽半罐部位图解。

咳嗽辩证分型

1

外感咳嗽

1.风寒束肺:咳嗽白痰,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黄痰,粘稠难以咳出,口干咽痛,头痛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咳痰不爽,鼻燥咽干,胸闷而痛,头痛发热,便干尿赤,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内伤咳嗽

1.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易于咳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2.肺肾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咳嗽气喘,动则尤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或肢体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

4.肝火灼肺:咳嗽气逆,阵阵而作,痰少而黏,咳吐不易,甚则痰中带血,胁肋胀痛,咽喉干痒,目赤口苦,便秘尿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咳嗽拔罐治疗法则

2

祛邪扶正,宣肺止咳;外感咳嗽治则宣通肺气,祛邪止咳;内伤咳嗽宜调理五脏,化痰止咳。取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咳嗽拔罐治疗处方

3

主穴:肺俞,中府。

配穴:风寒书费者加风门,风热犯肺者加大椎;燥热伤肺者加肝俞,肾俞;痰湿阻肺者加足三里,丰隆;肝火灼肺者加鱼际;肺肾阴虚者加肾俞,膏肓;脾肾阳虚者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5天为1疗程。

咳嗽拔罐取穴方解

4

咳嗽病变在肺,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风寒束肺者配风门,合谷以祛风宣肺;风热犯肺者配大椎,曲池,尺泽以祛风清热;燥热伤肺者配太溪,照海以润燥止咳;痰湿阻肺者配足三里,丰隆以化痰止咳;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以泻肝清肺;肺肾阴虚者配肾俞,膏肓,太溪以滋阴降火;胸痛者加膻中宽胸理气;胁痛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

245
养生攻略
0
问答
0
积分